分享到:

稳增长上演协奏曲 各地密集发布施工图任务单

稳增长上演协奏曲 各地密集发布施工图任务单

2022年06月13日 09:01 来源:中国证券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国家出台的多方面稳经济举措正在各地加快落实。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云南等地近日接连出台稳经济的实施方案、配套政策,明确扩大有效投资的具体任务,并在促消费等领域开出一张张有地方特色的“药方”,力保经济平稳运行。

  明确量化指标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在各地出台的政策中,稳投资尤其是发力基建投资是重要抓手。对此,多地提出了明确目标。

  黑龙江公布的“稳经济50条”中就有11条具体举措聚焦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包括促进项目加快落地、加强重点领域投资、强化民生领域投资等,还明确全力完成35万户城镇老旧小区和1.3万套以上棚户区改造任务。

  还有不少地方提出了量化指标。比如,云南明确上半年全省产业投资增长25%以上,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全年争取开工重点水网工程200件以上。四川要求,今年全面开工建设成达万高铁等3个铁路项目、西昌至香格里拉等7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高速公路500公里等。

  各地发力基础设施建设,不少企业陆续收到了中标通知书。比如,华光环能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收到中标通知书,招标人无锡市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确定其中标“无锡市中央车站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整体提升改造项目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合计中标金额约1.1亿元。

  “基建投资是今年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冲击10%。”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有可能是今年弹性较大的方向。此外,加大新能源和电力系统投资恰逢其时,预计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投资和电网投资有望维持较高增速。

  抢抓时间窗口 力促消费回暖

  除了发力投资,各地还千方百计扩消费,推出了发放多轮消费券、购买汽车给予补贴等政策,力争抓住暑期等假日因素,推动消费复苏。

  比如,郑州举行的第三届“醉美·夜郑州”消费季活动将持续到8月底,期间将发放超2亿元消费券。6月12日,成都派发新一轮线上消费券,涵盖餐饮外卖、超市便利店、酒店民宿等。

  对于市县发放消费券的财政开支,部分省级政府出台了补贴方案,确保市县政府有财力支持促消费。比如,黑龙江提出,省级财政根据5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各市(地)发放消费券情况,对哈尔滨市和大庆市按实际投入金额30%给予补助,其他市(地)按实际投入金额50%给予补助。

  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是地方促消费的重要抓手。比如,西安提出,全面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6月至9月发放1亿元汽车专用消费券,对居民个人在西安市注册登记的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购买乘用车新车并在西安市登记挂牌的,给予每辆汽车一定补助。

  “稳定增加汽车消费,对推动消费回升、带动汽车全产业链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说。

  临近暑假,旅游市场消费复苏值得期待。甘肃提出,抢抓6月至9月旅游黄金季节有利时机,6月1日至9月30日,全省国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首道门票原则执行不低于五折的票价优惠。大力挖掘商务会展、生态康养、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红色励志、研学旅行、非遗体验等旅游新业态,积极“引客入甘”。四川提出,根据综合考评结果,对符合条件的骨干旅行社给予一次性20万元等补助。

  “相较2020年,本轮促消费力度更大,包括发放消费券、减免汽车购置税、增加汽车牌照、展期消费贷等措施,对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刺激力度较大。”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

  财政货币齐发力 推进经济复苏

  稳投资、促消费,离不开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专家认为,随着留抵退税、降低融资成本等政策逐渐显效,复工复产逐步推进,经济有望逐步恢复。

  各地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为基建项目及时“输血”。比如,甘肃明确第二批专项债券于6月底前发行完毕。河南提出,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省财政厅会同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保监局,引导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项目建设主体提供配套融资服务,加强信贷资金和专项债资金的有效衔接。

  在其他融资支持方面,地方也有不少帮助企业的妙招。比如,甘肃提出,落实好国家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交易费用能免尽免政策。云南表示,积极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投放更多更长期限贷款,争取险资等长期资金支持。

  此外,多地强调要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加快推动企业上市。比如,黑龙江提出,完善服务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机制,组织省内外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等基金与拟上市企业对接,力争全年过会、在审、申报企业达到10家以上。

  明明预计,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构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多管齐下,力促需求修复、保供稳价、预期回暖,宏观经济将持续修复回升。

【编辑:陈海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