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三重压力”如何应对?四位首席支招
中新财经12月30日电 (付玉梅 闫淑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定为202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同时指出,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那么,这三重压力应如何理解?又该如何应对?
“我觉得这三重压力是一种求真务实的胸襟、胸怀以及气魄,实际上也展现了中国应对的底气。”30日,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在中新财经2021年会•线上云峰会中说。
中国银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宗良也提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的这三重压力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精准判断。“就像看病一样,首先把病情、病因找清楚了。”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这三重压力是紧密相连的。“由于需求下降,供给冲击,导致一些生产主体、市场主体预期的转弱。市场主体如果预期转弱,未来没有信心,又会形成需求减少,也会影响供给产生。因此要破解当前面临的三重压力,也应该要逐一去解决。”
至于如何应对?宗良认为,一要稳定扩大需求,在做好防疫的基础上,扩大消费市场,同时做好就业、收入、保障等;二要增加供给,但要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即使是传统产业也要做到转型升级,实现供给侧动态的良性发展;三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政府发挥较好作用,多运用经济的手段、市场的手段,少用法律的手段、政府的手段,真正营造一个让市场主体比较放心的良性环境。
在温彬看来,稳定预期、树立信心是下个阶段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供应角度,要保供稳价。此外,稳外需、扩内需也是明年工作着力的基础点。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也认为,三重压力的核心在需求收缩,2022年可能会突出表现在这两方面:一是房地产风险持续暴露,可能会引发房地产投资持续的回落,一方面会从投资角度拖累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会减弱相关消费的带动力;二是出口的回落,随着国内外开放或复苏的错位差,可能会使得2022年中国出口市场的份额有所波动。
程实认为,应对三重压力,可从两个维度着手:一是短期要打好组合拳;二是要长期拿出杀手锏。从短期来看,经济局面非常复杂,一系列风险相互交织、激化,靠单一的政策是解决不了的。“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面,我们提出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高效的就业政策,以及足够托底的保障政策等等,相信这所有政策放在一起,能够帮助中国面对这一复杂局面。”
从长期来看,中国正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杀手锏是什么?”程实说,“就是全要素生产力持续的提升。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产业强国、新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政策理念的转变,以及政策行动的实施,都会帮助中国在未来长期的发展中寻找到新的动能。”
王军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宏观经济政策虽然还是“积极+稳健”的基调,但是也做出了微调,就是保持一个必要的扩张力度和边际的宽松来支持实体经济。“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支出的强度会更大,支出的进度也会更快。”
“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也已经比较突出,国家要继续在就业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对于特定行业、特定人群,比如房地产、教培等受政策影响比较大的行业,要给予必要的救助。”王军说。(完)
- 专题:中新财经2021年会
经济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18日 15:20:42
- 2024年12月18日 10:03:30
- 2024年12月17日 09:33:57
- 2024年12月16日 13:22:33
- 2024年12月16日 08:34:50
- 2024年12月15日 20:13:20
- 2024年12月15日 20:09:20
- 2024年12月14日 18:11:09
- 2024年12月13日 13:24:02
- 2024年12月13日 1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