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刘元春:明年宏观政策有空间支持中国经济“行稳”

刘元春:明年宏观政策有空间支持中国经济“行稳”

2021年12月29日 22:0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 庞无忌)明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空间有多大?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29日在中新社主办的“中新财经2021年会”上从财政和货币政策等方面作出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中新财经2021年会上进行主旨演讲。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 翟璐 摄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中新财经2021年会上进行主旨演讲。 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首先是财政政策,刘元春指出,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结余约为7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如果按照去年规模略做缩减,再加上今年留存的,估计专项债规模在4.3万亿元左右。同时,中国有个特殊上缴基金,往年最大规模能达到1.5万亿元。今年,国有企业整体利润不错,特别是上游的国有企业,如果通过特殊上缴渠道,这一基金预计能够达到1万亿元以上。此外,中国还有一个“预算调节基金”,在特殊时期,也可以调动上万亿元的规模。

  数万亿的财政政策空间之外,刘元春认为,明年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另一大基础是货币政策空间依然很大。他指出,实际上,人民大学所测算的中国“货币条件指数”是偏紧的,超过2015年、2016年时。明年不仅要使社融增速、货币供应量、贷款增速与名义GDP增长速度挂上钩,同时还要提供在特殊时期进行缓冲的“中间带”。

  对比中美息差,刘元春以房地产抵押贷款为例说,目前美国五年期房地产抵押贷款利率是2.37%,中国的五年期加权平均利率房贷利率是5.35%,中美之间的利差是300个基点。即使对明年人民币汇率预期保持相对稳定,中国的货币政策依然有100个基点的调整空间。

  有人说,中国的利率不能再降,稳健货币政策只能结构性地宽松,不能够进行总体性地宽松。“我们不能有这种教条”,刘元春说,在相对高负债和高风险处置的条件下,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要重新认识,不能固守于传统。

  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刘元春表示,外需是明年稳增长的另一个支撑。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布局科技自立自强的投入也是很可观的。这些都为2022年中国经济“行稳”带来信心。(完)

【编辑:房家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