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扁担街”到“童装之都” 浙江织里探富民共治路
中新社湖州8月5日电 题:从“扁担街”到“童装之都” 浙江织里探富民共治路
作者 胡丰盛
调整镜头的最佳角度,浙江湖州织里中国童装城的洋主播Linh一边推广童装,一边和粉丝互动聊天。
Linh是越南人,半年前到织里“淘金”,如今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如今,像她这样的“主播”有数千人,每天在童装城直播带货。
“时装看巴黎、童装看织里。”和童装直播同时进行的,还有T台走秀:100余名儿童身着校服、表演服等类别衣服,展示各类秋款童装。
“这样的走秀,我们每隔十天半个月就要来一次。”湖州织里荣达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林说,公司的设计师团队每天可出夏款数十版,最火的爆款每年能卖几十万件。
从“农民创业”小作坊到“产业创新”块状经济,再到“中国童装之都”,织里童装已形成从创意、研发,到设计、加工制造,再到线上线下销售、物流、品牌运营等全业态、全流程、全品类的产业生态集群。
目前,该镇年产各类童装14.5亿件(套),占中国童装市场的2/3以上,童装年销售额超650亿元(人民币,下同)。
1983年,织里扁担街出现了36个用玻璃钢瓦搭建的简易棚,用以支持老百姓的自发经营行为。童装产业,就在这36个简易棚中诞生。
“现在的织里,人们钱包都‘鼓’起来了,高楼林立。这放在40年前,别人一定会说是天方夜谭。”今年75岁的严玲玲,是“扁担街”童装产业的见证者之一。
回忆中,20世纪70年代末,她打包200对缝制的绣花枕套,需要从杭州坐两天两夜的火车到昆明售卖。如今,采购商只需拿张设计图到工厂下单,当天就能出货;店里出的新款童装,第二天便能摆上千里之外的柜台……
“在童装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摒弃之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模式,注重‘微笑曲线’两端,抓牢设计和销售,眼光向外带动镇外延链发展,寻求更广阔的共富空间。”湖州市吴兴区委常委、织里镇党委书记杨治说。
40多年时间里,织里创造了“用一根扁担挑起全中国市场”的奇迹,也经历过由乱到治的涅槃。集聚在这里的35万外地人口,占到45万常住人口的近80%。
如何在庞大的人口压力下营造安居乐业的氛围,让民众共享高质量的发展成果?杨治说,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成为织里实现由乱到治的“密钥”。
由30余位女企业家组成的社会组织“平安大姐”,多年来为新居民调解各类纠纷1320起,成功调解1297起,化解成功率98.3%。
“我们的大姐都是在织里做生意的,企业稳定、有爱心、居住满5年都是必要条件。”“平安大姐”陈玲玲说,女人说话比较有耐心,也有过来人的经验,很多劳资纠纷往往聊着聊着就解决了。
现在,陈玲玲整个家庭都是“新织里人”,有很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完)
经济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18日 15:20:42
- 2024年12月18日 10:03:30
- 2024年12月17日 09:33:57
- 2024年12月16日 13:22:33
- 2024年12月16日 08:34:50
- 2024年12月15日 20:13:20
- 2024年12月15日 20:09:20
- 2024年12月14日 18:11:09
- 2024年12月13日 13:24:02
- 2024年12月13日 1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