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时评: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长效机制

2010年11月29日 10:3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话题缘起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最大亮点,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建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成为“十二五”的重要任务。民生问题内容多、涉及面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去解决,但这一切工作及其成果只有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制度运行,才能真正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权利和利益。因此,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就成为我们的迫切任务。

  改善民生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切身问题入手

  涉及广泛的民生难题常常与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密切的联系,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注意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在体制机制上做文章

  □汪一洋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的发展方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民生即民心,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就是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实现了总体小康,正向全面小康迈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一些社会矛盾也在聚集,民生问题日渐突出,有些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形成新的社会矛盾,有的还有所激化。如何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提高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民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民心问题,民心向背决定政权得失,因此,可以说民生就是民心,民生问题关乎执政基础。在当前,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目光从过分重视“物”转到重视“人”上,从过分注重经济数字转到重视人民实际生活上,实践以人为本。经济发展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是目的。发展经济只是改善民生的手段,把手段当作目的,是舍本逐末。

  逐步化解涉及面广泛的民生难题

  首先,要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跟上GDP增长的速度和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借鉴日本等国在经济起飞阶段的做法,制定和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以实现“民富国强”。同时要鼓励创业、增加就业,创造更多增加居民收入来源的社会渠道。

  其次,要搞好分配。做大蛋糕不易,分好蛋糕更难。蛋糕越大,分配的难度就越大,社会关注度就越大。初次分配中要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再次分配中,公共财政资金更要向民生领域倾斜,更加注重公平。同时要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抑高补低,减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