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进口奥迪Q5上市后不久,国产Q5的价格也公布了,两者价格相差20万元左右。这使得国产Q5的受关注度大大提高。记者了解到,Q5的价格差距并不是独有现象,之前部分价格昂贵的进口车型通过合资生产上市后,很快都会成为畅销车型,例如奥迪A4、A6、宝马3系、5系以及奔驰C级、E级等德国豪华车品牌纷纷走上国产化之路;今年以来,日系品牌丰田也通过对旗下的RAV4、汉兰达国产化,借助价格和品牌优势,实现了销量迅速提升。
进口车一旦国产就一定好卖吗?部分消费者认为,国产之后能让更多消费者拥有“平价豪车”,这是好事。而业内人士也担忧,这类车型在品质等方面还没有进口的稳定,很多技术运用仍没进口成熟,或许会影响到同品牌进口车的口碑。
作为一款进口车,Q5这款高档SUV将直接与宝马X3、沃尔沃SC60、奔驰GLK形成竞争,包括3.2L和2.0L两种排量共四款车型,其中奥迪Q53.2FSIquattro运动款售价为65.8万元,越野款售价为67.8万元;Q52.0TFSIquattro首发限量版运动款售价为57.7万元,首发限量版越野款售价为63.5万元。而国产Q5四款不同配置车型将于明年初上市,价格区间为37万到53万元,很有诱惑力。
国产的高尔夫GTI目前已确定在长春投产。据悉,高尔夫在明年3月,甚至更早将正式上市。记者了解到,“长春版”GTI采用大连发动机厂出产的2.0TSI发动机,功率降低为200马力,XDS差速器、运动型轮毂等配置有所缩水,有可能会削弱部分极限状态下的性能,但时速从0加速到100公里的时间仍将保持在7秒以内,有专业人士表示,高尔夫就算是配置严重缩水,仍可堪称大众国产车型中最快的。此外,大众CC据传也将实现国产。国产后CC可能采用与迈腾相同的1.8TSI和2.0TSI发动机,同时提供四座版和五座版;配置和价格区间高于迈腾,主打高端运动中级车细分市场。
就在一汽丰田成功引入都市型SUV车型RAV4后,作为丰田品牌旗下高端产品的皇冠也将引来它的国产化车型,该车型将于2009年底正式投放市场。
国产后主攻50万以下中高端市场
记者了解到,进口车一般不低于20多万,国产化后,价格最低的是进口车的一半。“太便宜了就没必要国产化。”寮步汽车城一豪华车商表示,就当前车市而言,进口车国产化后的车型,价格普遍在20万—50万元之间,包括宝马、奔驰、奥迪。热销的车型,价格也多数在这个区间。
业界人士分析,综合品牌、价格和口碑等因素,豪华车国产化定价,多数都在上述区间。国产RAV4最高价格不到30万元,国产汉兰达价格定在24.88万—42.98万元,宝马3系价格则从30多万元—50多万元,奥迪A4价格最低只有20多万元,奔驰国产车型最低也只有三四十万元。
分析人士认为,在20万—50万元的定价市场,它们与中级车、高级车比竞争还不是很激烈,因此机会也就更大。不过,随着日系国产RAV4和国产汉兰达的进入,特别是国产汉兰达,不但冲击这一区间的SUV车型,也对国产化轿车形成冲击,使得不少原来计划买轿车的消费者转而买SUV。
价格要亲民品质更需稳定
今年2月,广汽丰田停止汉兰达进口,并迅速转入国产汉兰达生产和上市准备中。5月,国产汉兰达成功下线。据广汽丰田东莞协力会介绍,自从汉兰达在5月25日下线并公布售价后,全国累计订单量已突破8000辆,呈现强劲增长势头,截至6月底,已超过11000辆,远远超出厂家下线前的预期。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产品的口碑和品牌号召力是进口车国产化的关键。国产化的品牌一定是响当当的产品,在国内和国际有一定的知名度。从最早国产化的奥迪、雅阁,到近年市场颇为抢手的宝马,都是在国内需求达到一定基数后实施国产策略的。今年上市的国产RAV4、汉兰达、酷派等车型,也都是经历了多年市场和品牌积累,竞争对手的日益强大也迫使这些品牌加速国产化进程。
“就进口车国产化的经验来看,并非所有国产化的车型都可以成功。早在2005年,上海通用推出首款国产凯迪拉克,但一个月后国家颁布相关法规对豪华车国产化制定了更严格的标准,导致小众的凯迪拉克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一年后凯迪拉克便停止了国产,转而继续销售进口车型。这就是个教训。”
进口大众东莞华熙车行市场部蓝小姐认为,进口车国产化,虽然在价格上更亲民,但是在品质方面还没有进口的稳定,很多技术运用没有进口成熟,或许会影响对进口车的口碑。“毕竟东莞高端车型的市场份额不少,对高端进口车的销售影响非常大,一些车型国产后可能就没人去买同车型进口的了。”斯巴鲁意美车行翟卫东分析,一些车型国产化之后对进口车其自身也会造成影响,但只是猜测,究竟影响多大还不能下结论。
当前车市,进口车品牌若非关税问题,肯定不愿意国产化。但为了占领市场和降低车价,走国产化道路也是必然的选择。从宝马、奥迪、沃尔沃、奔驰到丰田,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至少就目前而言,沃尔沃、奔驰国产化后销量虽有很大上升,但并没达到其预期。而宝马、奥迪等的国产化之路,则显然已取得了成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