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是汽车发源地,罗马有着浓郁的汽车文化;意大利有菲亚特这一国际巨头存在,再加上“近在咫尺”的德国,汽车可选择性多且售价不高。所以,罗马与中国大多数一线城市一样,拥有庞大的汽车保有量。然而,由于“古董”众多,罗马不能随便挖地下停车场,停车似乎成为一个大难题,罗马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一起来看看!
第一招:
大部分道路两边允许停车
Smart和类似于Smart的小车数量最多,它们之所以大受欢迎,最大原因恐怕是好停车。
罗马可谓“千年古城”,路边随便一栋建筑都是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不能动,也不敢动,所以,这些建筑都不可能有地下停车场。车辆都停到哪里去了?答案是停到路两边。不要以为罗马的道路像国内动辄十车道,它们只有可怜的双向四车道,只有主干道才是双向六车道,即使如此,仍是在路两边挤出空间,用来停车,甚少马路能够“豁免”。
实际上,除开罗马,欧洲各大城市都允许路边停车,即便大名如香榭丽舍大街,道路两边也是停满汽车。这一举措优点在于增加了许多停车位,并将马路空间利用率发挥到极致,同时似乎大幅提升了停车便捷性。当地人表示,他们甚少花时间在找停车位或等停车位上,在公司楼下马路边通常都能找到车位。“罗马本来就不大,如果这里不给停车,那里不给停车,那还让我们怎么开车?”当地导游介绍道。
第二招:
停车距离不超过5厘米
摩托车是罗马人用来短途代步的交通工具,比如买些日常用品。
在罗马,停车不像国内划出四四方方的线框,一个框只能停一辆车,而是一辆紧挨着一辆停,后车前保险杠紧贴着前车后保险杠,车与车之间间距不超过5厘米。在罗马第二天,笔者有幸见到他们停车的“壮举”,技术娴熟自不在话下,但位置太小,光有技术还是不够,还需“连碰带拱”:碰前车,拱后车,硬生生挤出一个位置出来。所以,罗马路上跑的汽车前后保险杠往往“伤痕累累”,但车主都习以为常。再者,Smart和类似于Smart的小车数量最多,它们之所以大受欢迎,最大原因恐怕是好停车,其他车型需要打直停的位置,它可以打横停进去,因为它的车长与别车的车宽一致,许多狭小车位也只有它们能够停进去。
第三招:
时间越长 收费越高
时间越长,收费越高,这能够让车位周转更快。
在欧洲,停车收费并非一成不变;瑞士苏黎世街头停车,半小时内是0.5瑞士法郎,1小时却涨到2瑞士法郎,2小时收费则高达5瑞士法郎(1瑞士法郎约等于6元人民币)——时间停得越长,每半小时收费均价越高。所以,在苏黎世,经常可以看到“挪车一族”,他们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将车从路边挪到空出位置的停车场里,因为路边停车收费之高,也不是随便就能够承受的。
时间越长,收费越高。这一举措最大优点在于能兼顾停车便捷的同时,最大限度保证马路的畅通,而且还能保持车位“流动”,让需要短时间停车的车主第一时间找到车位。国内不少城市即使允许路边停车,收费也是固定,第一个小时收费4元,第八个小时收费仍是4元,明显缺乏“震慑力”,不少车辆一“霸”就是十个小时。
第四招:
鼓励小车、摩托车
罗马道路狭窄,路边停满车辆。
罗马满大街都是小车、摩托车。不要以为摩托车便宜,一辆稍微像样的摩托车都快追上小车的价格;也不要以为摩托车能到处乱窜,摩托车在罗马必须与汽车一样遵守交通规则,比如等红绿灯,给行人让路,停车收费,不能超速等。当然,摩托车也拥有与汽车相同的权利,比如可以在高速路上行驶。
小车和摩托车最容易找到车位,在罗马穿行,你会发现许多小巷里,都停满了小车或摩托车,当地居民家里一般有一辆大车、一辆小车以及一辆摩托车。大车即国内的B级车或MPV,用来周末长距离出游;小车是用来上下班代步;而摩托车则更多是用来短途代步,比如买些日常用品。
上述四种手段看似简单,但其实是解决“停车难”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借鉴。单靠大兴土木地修建停车场,扩建停车楼是根本解决不了“停车难”这一难题的。国内不少城市,每年增加的停车位数量远远跟不上汽车发展步伐,而且目前大多数楼盘流行“卖车位”,使得有限的停车资源更是捉襟见肘。罗马用事实证明,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马路永远是最大、同时也是最便捷的“停车场”。允许大部分道路路边停车,提高收费标准,相信广大车主也愿意接受,至少比现在每天满头大汗地找停车位要强。(文/图 周伟力)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建宗】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