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没顶之灾如何化险为夷?

2014年08月28日 10:4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最近发生在广州白云区的一起因涵洞水浸而导致的事故令人痛惜,一辆小轿车在积水中没顶,一家七口人命丧恐怖涵洞。事故惨痛,教训惨重。水浸事故一旦发生,自救才是最佳的选择。与其浪费宝贵的时间等待别人救援,还不如第一时间开动脑筋脱困。

  防水浸,未雨绸缪

  ●控制车速

  在大多数车辆被水浸没的事故中,并非水位慢慢上升直至淹没车顶,而是一些驾驶者在毫无心理防备的情况下一头扎进深水区。所以,在南方下大雨、多处水浸的情况下,控制车速是最重要的。否则,在不熟悉的环境下,加上下雨视线不佳,而雨中的路面又呈现强烈的反光,很容易和水浸区域混为一体。只有合理控制速度,才能为自己的观察和应变争取时间,别小看那几秒钟的时间,关键时刻这是能救命的。

  ●熟记路况

  对于大多数驾驶者来说,只要熟悉了一个地区的道路,多少都会对交通黑点、不良路面等细节留下印象。但还是有那么一些不用心的驾驶者,即使曾经在某些路段涉过水,却还是不能产生深刻印象。所以,日常驾驶的时候,不仅要熟记那些堵车黑点,同样要努力记下容易产生水浸的路段所在,某些型号的车载导航还支持驾驶者在地图上留下标记,这样就更加方便了。有了这些提示,一旦下起大雨,可事先选择绕行,不仅安全,也更加快捷。

  ●打开大灯

  根据我的观察,国内的驾驶者缺乏勤开大灯的习惯,其实在很多发达地区,车辆的设计是大灯自动开启,即使是白天。因为即使是在阳光明媚的天气,晃眼的日光也可能对其他司机观察周围造成影响,如果增加大灯提示则能够提升安全性。而中国车主的习惯是,如遇下大雨等恶劣天气,会有不少车辆错误的打开双闪灯,却不记得打开大灯。事实上,打开大灯不仅便于别的驾驶者观察到自己,更能够在低能见度下提前注意到低洼处的水浸或是别的特殊路况,以便尽早做出应对。

  ●观察水浸线

  可能是由于水浸现象实在难以杜绝,记者观察到市区内不少涵洞和隧道都在地面上标示出了水浸线。根据我的理解,这意味着只要能够看到水浸线标记,则意味着水位还在安全范围内,车辆可以通过。而如果已经看不到水浸线的话,那则意味着上涨的积水已经淹没了这一标记,车辆此时难以安全通过了。

  但问题在于,是否是所有的涵洞和隧道都有这样的标志了呢?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在遭遇水浸时,如果没有发现水浸线警戒线的话,那究竟是因为水位高还是因为根本就没有划线呢?这可真让人纠结,尤其是不熟悉路况的外地驾驶者。不过对于熟悉道路、知道哪里有水浸警戒线的驾驶者来说,这个设计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常备拖车绳

  在电视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在如海洋一般的水浸区中央,一辆车如孤岛一样只露出车顶的部分,车主可怜兮兮的坐在那半米见方的车顶上无奈地等待着救援。其实一开始兴许车辆只是在涉水时熄了火,但由于不能及时脱离水浸区,随着水位的迅速上涨,最终落得了如此凄惨的下场。其实如果在熄火的那一刻,能利用周围车辆的力量将车拖出,损失就没那么大了。但你总不能指望别的车子都有拖车绳吧,你还得未雨绸缪自备一根。被别人施救是福,反过来能救别人一把同样也是功德啊。

  水浸后,撤离要快

  ●抓紧时间撤离

  每年几乎都有驾驶者被积水淹死的案例。听起来匪夷所思,但事实上在行经陌生的桥洞、隧道时,哪个车主能知道面前只是一摊浅浅的积水还是深可没顶的水潭呢?或者堵在车龙当中看着水位一点点升高却难以抽身。一旦陷进了这恐怖的深渊,我们该怎么做?如果某日车子因为前方道路的积水而停止了前进,我们可不能坐在车里盲目等待。首先我们要预计形势发展。如果当时雨势颇大,或是从附近的山体或者河流有大量的水流涌入公路,那意味着水位将会迅速上升!其次我们要判断自己的位置是否安全。如果我们的车辆恰恰处在地势较低的地方,那意味着将首当其冲地遭受水浸。最后,观察车辆后方的状况,如果身后没有尾车已经撤离,那我们就应该抓紧时间将车辆尽快撤离高危区,但如果身后的车辆早已经将退路堵死,我们能做的就只有放弃车辆,尽快转移到高地势的地方进行观察。如果水位上升迅速,我们还要寻找更加安全的地方进行躲避。记住,千万不要因为舍不得爱车而错失了撤离的最佳时机。当然,在撤离时记得带上手机以便通讯需要。

  ●时刻保持冷静

  当然,灾难来临的并不总是那么有准备,万一是车辆落水,又或者是洪水泛滥顷刻间覆盖了车辆,车辆瞬间就不是车辆而是成了“潜水艇”,只是这艘“潜水艇”会慢慢漏水直到让车厢内完全没有空气。而作为驾驶者和车上的乘员,要利用这个阶段为自己寻找一条生路。有些车在车厢入水之后有自动打开车窗的功能,可惜对于绝大多数车辆来说,车辆入水只会意味着因电路受损而使得电动车窗无法工作。我们该如何逃离这锁得住人却挡不住水的潜艇呢?

  如果手头没有砸窗工具或砸窗失败的话,我们只能等待车内外压力相等时才能够打开车门,因为当内外压力不等时,想要强行打开车门的话反而会乱了阵脚,无端减少逃生机会。在深水中车头会首先下沉,空气会集中到车尾并逐渐缩小体积。车内人员可把头伸到车尾这个大气泡中呼吸。车在逐渐下沉中,车身的缝隙会不断进水,只有到内外压力相等时车厢内的水位才不会再上升。这段时间人们要保持镇定,可进行慢呼吸来耐心等待。当水位不再上升时车内人员可以深深吸一口气,打开车门游出去。不过这个办法似乎只有对水性特别好的人有效,事实上,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应该在车辆大量入水前想办法砸开车窗逃出车外才更加能够让大多数人所接受。

  而对于砸窗,除了我们接下来将会探讨的砸窗工具选择之外,对该砸哪块车窗玻璃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不知道你是否了解,车上的几块车窗玻璃厚度是不同的,前后风挡玻璃是最厚实的,所以不该选择从前后风挡玻璃处逃离。至于侧窗玻璃,有不少车辆也是不等厚的,一般来说,前侧窗玻璃会厚于后车窗,所以应该优先考虑从后车窗逃逸,至少在砸前车窗失败的情况下应该考虑砸开后车窗。

  当然,也别忘了头顶的天窗,如果天窗面积足够大的话,就可以试图砸开天窗逃逸。砸不开也还有一个办法,几乎所有的电动天窗车型,在出厂时就考虑到电动天窗可能出现故障,因此在天窗控制面板内或是附近隐蔽安装了一套纯机械的天窗开合机构,用一支小摇把便能够迅速地打开天窗了。

  如何向落水者施救

  ●报警

  在发现车辆落水时,应及时报警,但需要认识到的是,如果车内人员无法自行脱离车辆的话,在没有大型救援设备的情况下,他人是很难进行有效救援的。但只要车内人员成功地从车里挣脱后,我们就可以对其施以援手。

  ●岸上救援

  可以将救生圈、木块、自制浮具等抛给落水者,并告知不要试图爬上浮具,只能用手抓住借以将头浮出水面呼吸。或者将衣物、竹竿、长绳等物抛给落水者拉他上岸,此时救援者应注意自我重心的控制,不可直接用手拉,防止失去重心,反被落水者拉下水。

  ●溺水者急救措施

  溺水者被救助上岸后,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与挽救其生命至关重要。那种上岸只顾空出吞入胃内的水或争分夺秒转送医院的作法,都将贻误最有效的抢救时机。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应清除溺水者口中、鼻内的污泥、杂草等异物,取下活动的假牙等,以免坠入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紧裹胸壁的内衣、胸罩、腰带等,使呼吸运动不受外力束缚。这个过程应火速完成。

  对于尚有心跳、呼吸,但有明显呼吸道阻塞的溺水者,先行进行排水处理。方法是:救助者一腿跪地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置于屈膝的大腿上,使其头部下垂,然后拍其背部使口咽部及气管内的水排出。排水处理应尽可能缩短时间,动作要敏捷,如果排出的水不多,绝不可为此多耽误时间而影响其它抢救措施。

  如判断溺水者呼吸、心跳已停止,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条件下,立刻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人工呼吸在最初向溺水者肺内吹气时必须用大力,以便使气体加压进入灌水萎缩的肺内,尽早改善窒息状态。在现场抢救的同时,应迅速请医务人员到场参与抢救。经现场初步急救后,应迅速转送附近医院继续心肺复苏治疗。在转送途中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不应间断。

  经现场急救,溺水者心跳、呼吸恢复以后,可脱去湿冷的衣物,以干爽的毛毯包裹全身保暖;如果在较冷的天气或经过长时间的水中浸泡,在保暖的同时还应给予加温处理,将热水袋放入毛毯中,注意防止烫伤发生。

  南方日报记者 朱钦

【编辑:吕思言】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