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的七月,车市依旧从寂寞、惨淡中走过。国内汽车产销环比连续第四个月双降。用车商的话说是,见过“淡”的,没见过这么“淡”的。本轮车市调整中,冰火两重天、两极分化的情况日益明显:主流厂家销售业绩依旧向好,二线品牌、非主流厂家的销量则显出颓势,自主品牌受影响最大。面对中考集体“亮红灯”的尴尬,自主品牌之前离谱的“高计划”、“大跃进”的苦果已经显现。以“增长王”比亚迪为首,大幅下调年销售目标,主动减产,说是主动,不如说是形势所逼。不堪库存压力,经销商“退网门”车企纷纷被迫刹车,在硬碰硬的承受力面前,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危机,如果不调整,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整个产业链将面临“崩盘”。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竞争,与合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技术、品质、工艺、服务能力这些关键指标的不过硬无法支撑持续的高增长。
8月车市将是“金九银十”的前哨,很关键,大家都给予厚望,但也有声音说8月车市会走弱。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确实是难得一遇的购车良机。眼下,自主车型的带领下掀起的降价狂潮,各大品牌主力车型大幅降价,各个企业都希望在淡季里实现更多的销量,这样下半年的销售压力就能够小些,8月份肯定会继续推出更多的实惠,消费者将更加受益。
上周汽车界令人欣慰的大事,莫过于经过国内外重重审批,中国民营车企吉利正式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中国首家跨国车企诞生。它的重要意义毋庸赘述。但是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吉利在这个荣誉时刻上陶醉太久,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头。交易完成后,如何让沃尔沃尽快扭亏为盈,重新塑造民众对沃尔沃品牌的认知。要实现在中国豪华车市场挑战宝马奔驰的宏愿,需要制定合适的经营策略,加大新品研发力度,丰富产品线,需要迅速提升在欧洲和北美的销量,新厂建设以及在国内搭建全新的营销网络。还有新沃尔沃管理团队的磨合和融合也需要花时间。长远看,如何让沃尔沃继续保持高端品牌价值和产品品质,如何通过收购沃尔沃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这些艰巨的任务,都需要经过极其艰苦的努力。
最近,合资、“拉洋婚”的事又集中性地比较多:长安与PSA合资、斯巴鲁被国内五大车企“哄抢”……引发了业界对在“以市场换技术”成为过去式后,是否还需要热衷合资的反思。现阶段,我们处于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合资和自主比翼齐飞,而现状是合资远远大于自主。销量和品牌影响力平平的日本二线品牌斯巴鲁缘何遭遇国内大企业集团哄抢?这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有媒体分析这是中国车企,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在以技术立企和追求利润之间存在的矛盾,后合资时代仍旧无法改变中国车企对跨国公司旧有的“顶礼膜拜”心态。从整个汽车产业层面看,巨额的销量相反强化了中国不少汽车企业内心中的“矮子情结”。中国汽车业开展合资合作以来,能挺起腰板的本土企业不多,这也是导致“市场换技术”屡屡失败并广被诟病的原因。而从合资的外方品牌来讲,这些到现在才谋求合资或者再合资的舶来物,市场竞争力定然有限,国产化后能否赢利是个疑问,对于和其合作的风险不言而喻。
接下来再说说公车的事。“公车”管理问题是个老话题,最近,为了遏止公车违法现象,某省实施了取消公车“O号牌”的措施。特权车没有了“特权标签”,隐姓埋名,是不是有助于有效地监督呢?有媒体也质疑,人的问题解决不了,号牌上的整顿只能是“表面文章”。特权在人,而不在车。取不取消特殊号牌不是问题的关键,特权牌摘下了,特权车地位没有动摇,特权者身份没有变化。之前,笔者印象深刻的是过春节时,老家当地的电视台都会到大型的购物中心去曝光公车私用的现象。要说这还算在“明处”,易于被社会公众监督。现在公车转入地下,混迹于私家车中,会不会更具迷惑性、更隐蔽、更便于“车轮腐败”呢?(崔元苑)
参与互动(0) | 【编辑:陈鑫】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