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召回新规征求意见 有望告别内外有别——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汽车召回新规征求意见 有望告别内外有别

2010年07月08日 10:13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继去年丰田“召回门”之后,汽车召回事件愈演愈烈。而最新一起召回事件的发起者是制造了召回门的丰田,将自2010年7月19日起召回部分进口雷克萨斯轿车,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5791辆。

  此前,从神龙汽车、本田、雷诺、克莱斯勒到斯巴鲁、通用、起亚,诸多品牌的召回,使得涉及车辆从国外到国内,低端到高端,让6月成为不折不扣的汽车“召回月”。

  就在此时,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对外公示了《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其罚款力度,召回范围,召回期限以及惩罚形式都有升级。该意见稿公示时间为2010年7月2日至7月10日。一连串的前因后果,让这则消息迅速在车主中引起关注。

  新政背景:汽车维权无法可依

  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召回事件中,人们开始探寻原因。是汽车产业大规模制造惹的祸,还是企业自身改变了意识,自觉加速了召回的主动性?业内人士认为,“被召回”事件背后,应该深思的是中国召回制度中仍存的大规模空白。

  《2009年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显示,去年中国汽车用户的投诉同比上涨40%,其中对汽车产品质量的投诉高达46%,几乎与车企的产销增长同步。

  一旦出现质量纠纷,必须经过专业机构的鉴定。但目前国内具备国家级汽车检测资质的机构在全国只有5家,一旦汽车发生质量问题,一般只能由生产企业自行检测,这就很难保证检测结果公正、客观。

  目前,各大车企普遍采取的法律依据是2004年10月1日起实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该《规定》针对企图隐瞒缺陷的汽车制造商制定了“惩处”办法,除必须重新召回、通报批评外,还将“被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不可否认的是,这最高3万元的处罚金额,对于汽车厂家而言,甚至不及“九牛一毛”。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国际市场。在美国,这一标准是1500万美元,如果厂家隐瞒严重质量缺陷及真相,其负责人可能被判处15年的刑期,厂家可能被罚款1500万美元至上亿美元。

  看一看民间对缺陷汽车的血泪控诉,回想一下跨国巨头汽车召回时“厚此薄彼”的行径,可以说,较为低廉的违规成本、较为松散的监管方式,是造成我国变成了“缺陷汽车召回免疫区”的真正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走出这一怪现状的不二法门,显然就是有必要把我国现行的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由部门规章上升为国家法律,让缺陷汽车制造商们、经销商们、进口商们甚至租赁商们,为自己不负责的“见利忘义”行径付出沉重代价。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的《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好体现了这一思路。

  新政亮点:进口车也享“国民待遇”

  早在2004年12月30日,国家就针对《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进行了公开征求意见。而这次公开征求意见,也标志着以管理规定形式实施6年后,中国汽车产品召回管理即将晋升为行政法规。

  与2004年发布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相比,《条例》最大改进在于惩罚力度加大。《规定》对于车企隐瞒召回最多处以3万元罚款,《条例》则规定:“隐瞒缺陷责任可能会被处以违法生产、销售、进口产品货值金额2%以上50%以下的罚款;生产者不配合缺陷调查的,可能处以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条例》还进一步强化了主管部门的权限,规定主管部门可对“生产者、进口商或者代理商、销售者、修理者、租赁者等相关经营者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调查”,必要时还可“查封、扣押可能存在缺陷的汽车产品”。对于此前国外厂商在国内召回时效明显晚于国外的问题,《条例》也予以改进,限定生产者不仅是在国内注册、生产并以其名义颁发产品合格证的本土企业,还包括在国内生产销售的外国车企以及进口商、代理商等。此外,《条例》规定进口商或者境内代理商应当将境外生产者召回信息同步向主管部门通报。也就是说,不单单是国内生产的车辆,进口车在召回上也要享受“国民待遇”。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