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11日星期一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放小字体

十六大第二场记者会聚焦劳动和社会保障与再就业

2002年11月11日 16:35


中国社会劳动保障部部长张左已(左)与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俊九,十一日在中共十六大新闻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毛建军 摄


中国社会劳动保障部部长张左已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俊九十一日在中共十六大新闻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张左已回答记者提问。毛建军 摄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俊九和中国社会劳动保障部部长张左已十一日在中共十六大新闻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张俊九回答记者提问。毛建军 摄


中国社会劳动保障部部长张左已(左)与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俊九,十一日在中共十六大新闻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作者:毛建军


中国社会劳动保障部部长张左已和与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俊九十一日在中共十六大新闻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图为美国记者提问。作者:毛建军

  中新网北京11月11日电 今天下午3时,十六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举行第二场记者招待会。

  据人民网报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已、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俊九分别介绍了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与再就业工作情况。

  张左己介绍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是改革力度最大、进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成果最显著的时期,是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确立的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从再就业工作看,1998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600多万人,其中1700多万人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实现再就业,国有企业从业人员从7500万人减少到5000万人,过去在计划经济情况下多年积累的国有企业富余人员问题得到明显缓解。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再就业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就业结构和就业机制发生深刻变化。

  从就业规模看,1990年至2001年,我国从业人员规模从6.5亿人扩大到7.3亿人,增加8300万人。从就业结构看,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从1990年的18.5%提高到2001年的27.7%,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60%下降到50%。1990年至2001年,城镇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的就业人员总量增加了近3000万人,相当于同期城镇新增就业的40%以上。

  从就业机制看,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初步形成,就业形式日趋灵活多样,新的就业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得到较好落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确立。90%以上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先后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的下岗职工基本都能按时领到生活费,并由中心代缴社会保险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并补发1997年以前历史拖欠215亿元。

  1998年以来,建立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制度。目前,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1亿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已达1963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明显加快,2001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达到1.42亿人,是1990年的2倍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目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8300多万人。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取得初步成效,为在全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累了经验。

  我国职工工资收入不断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2001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0870元,是1990年的5倍多,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年均增长8.1%,是建国以来城镇职工工资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经过两次缩短法定工作时间和调整法定节假日,职工每年的累计休息时间由原来的59天增加到114天,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对维护劳动者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面临新的挑战,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我们将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坚持不懈地巩固两个确保,切实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努力开创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新局面。

  张俊九介绍说,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是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劳动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报告,立意高远,博大精深,体现了我们党继往开来、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表达了全国亿万职工的共同心声,将极大地鼓舞工人阶级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昂扬向上,为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

  我们将组织各级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把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会各项工作中去。我们要按“三个代表”的要求,积极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切实履行好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积极发挥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桥梁纽带的作用,团结和动员全国广大职工在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我们努力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截至2002年6月底,全国已建基层工会组织165.8万个,会员达到1.3亿人,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水平。

  我国还加强源头参与和调整劳动关系机制的建设。全国总工会和各省、市总工会加强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加强执法监督及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在宏观层次,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已经建立,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工会与政府的联席(联系)会议制度。

  五年来,参与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立法和政策1264件。在基层,主要是推动企业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目前已有63.5万家企业建立了这一制度;推动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目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企业单位已达32.7万家。

  各级工会积极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体办实事好事。工会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两个确保”工作,把符合条件的特困职工全部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努力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参与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进一步推动其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

  五年来,各级工会累计筹集送温暖慰问款104亿元,走访慰问了近50万户次困难企业和2560万户次困难职工家庭;积极促进再就业工作,在向党和政府提出政策建议的同时,累计介绍下岗失业人员近300万人次实现再就业,累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达到319万人次,通过兴办解困贸易市场和生产自救基地等,共吸纳65万人就业。

  各级工会积极协助党政组织,认真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组织职工广泛深入地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全国职工8400万人次参加劳动竞赛,共提出合理化建议4000万件,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记者问:如何处理再就业工作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关系?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有哪些措施?

  张左己说,中央提出的方针是,要在进一步巩固“两个确保”,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一个是基础,一个是重点,二者不可偏废,必须协调推进。下一步,在重点做好再就业工作的同时,一是坚持不懈地巩固“两个确保”,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二是要做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对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提供失业保险待遇,符合条件的纳入城镇低保,已经参加社会保险的,其以前的缴费年限予以保留,与以后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三是加快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依托社区对企业退休人员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

  有记者问:工会在促进就业特别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有何打算?

  张俊九说,概括起来三句话,就是源头参与、强化监督、办好实事。全国总工会和各级工会要针对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参与同级政府促进再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参与有关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积极反映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要监督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把中央制定的各项促进再就业政策落到实处;要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在今后三年内,实现对150万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为150万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帮助15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到今年底,在全国50个大中城市建立和逐步规范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三年内达到200个。

  有记者问:为促进下岗人员再就业,政府采取哪些扶持政策?

  张左己说,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明确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在具体扶持政策方面主要有:一是为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实行免征税费和小额贷款扶持政策。二是为鼓励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和减免税收政策。三是为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对从事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的,实行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四是为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兴办经济实体,符合规定条件的,实行免征所得税政策。

  有记者问:中国目前正致力于建设城镇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农村人口的保障问题应如何解决?

  张左己说,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地域的辽阔性,在现阶段全面推行农村社会保障十分艰难,尚不具备条件。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办法就是农民自愿交一点钱,集体经济或者社区进行辅助,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现在全国已经有6000万农民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积累了216亿元,有108万的农民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十六大报告提出,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正在研究制定适合于进城务工农民、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以及农转非人口的养老保险制度,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其他农村人口。


 
编辑:吕振亚
相关专题: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