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行业秘密】
在广东基本找不到“同行”
陈晴说,他之所以要强调《十月围城》的“广东元素”,是因为现在电影跟广东之间的关系实在太不密切了。“别说投大片,就连投电影的人都没有。广东人挺务实的,他们肯花一个亿投海鲜酒家或者工厂,因为能看到东西,觉得心里踏实;做电影,谁都不知道最后能做出一个啥来。”但陈晴认为,电影产业还是值得投资。“有人说,现在电影市场有泡沫了。在我看来,其实这个市场远没到顶。内需太大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电影院去买个享受。此外,银幕数量每年都在增长,以目前的水平,就算增长个十年都还赶不上美国人均占有的银幕数量,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预计,明年的贺岁档会比今年还火,“或许同时会有四五部片子同档上映”。
“广东的票房经常是全国第一名,为什么广东人却不做电影?”陈晴指出,广东不缺钱,缺的是投资电影产业的胆魄和勇气,以及整合产业中各种资源的能力。他呼吁政府的支持和同行的努力,“有朝一日会逐步形成广东影视制作的能力,跟香港优势互补”。香港人才多,但工作量不饱和,“我们正好能拿过来用,免得他们现在都跑去北京,还得克服语言障碍”。
香港导演能把握内地口味
陈晴认为,《十月围城》的成功证明,香港导演已经准确把握了内地观众的口味。“香港导演本来就深具功底,否则港片无法独领风骚几十年。他们之前缺乏的是对内地观众口味的把握,但他们善于调整自己,善于研究新市场,这几年他们一直在花工夫加强对内地市场的认识。”他透露,陈可辛私底下称《十月围城》为“民营主旋律片”。陈晴感叹:“香港人都能拍主旋律,而且拍得比内地一些导演更感人,这说明了什么?”
陈晴认为,内地导演的最大问题在于“十年前怎么想,现在还怎么想”。“他们太自以为是。总这么想:你看不懂我,说明你水平差;你说我不好,说明你无知。老持这种观点,当然拍不好电影。毕竟电影是一种面向老百姓的产品,老百姓都说不好,你自己认为很好有什么用?经典的电影一定是老百姓都说好,像《罗马假日》和《乱世佳人》,哪一部是当年被骂得狗血淋头、回头又突然成为经典的?”
《十月围城》搭景本在广东
陈晴透露,《十月围城》那个4300万元的景,本来陈德森打算搭在广州。“那是2003年的事情,结果搭了一半,没钱了。”今年《十月围城》正式开拍,上海市很积极。“当地主动提出,4300万元的景,我出一半钱,但你拍完留给我。这座城作为电影的后续产品,绝对能带来更多收入,这等于利用剧组的钱做了一个旅游点,而且电影还帮他们做了宣传。”陈晴感叹:“这个景如果能搭在广州多好啊!岭南建筑,在这里本来更合适,我一直耿耿于怀。”
陈晴表示,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背后持续不断的资金支持。因此,他如今正在筹备投资一部明年开拍的新片,“跟《十月围城》差不多规模甚至更大的片子”。而这部片子,他准备就在广州搭一个景,“比《十月围城》里的城更大,就当为广东留下一点文化遗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