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变“竞速场”?对安全与生命的敬畏应是第一位
长远看,形成机动车与各类非机动车各守其规、各行其道的交通出行秩序与格局,尤其重要。这一方面涉及人们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安全意识的提升,涉及习惯的养成和行为的自觉,另一方面涉及城市交通基建的投入和规划,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以及城市治理的精细和科学。
“早晚高峰时,公路上的自行车、电动车、共享单车特别多,有的还会突然变道超车,‘嗖嗖嗖’地穿过去,躲都躲不及。”据10月22日《工人日报》报道,在开放道路上无序竞速,是引发骑行相关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骑行者的身影屡见不鲜,竞速飙车、组团闯红灯、长时间占用机动车道等乱象随之而来,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骑行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在环保理念、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的当下,把骑自行车当成主要的通勤或运动方式,成为很多人的选择,甚至是一种时尚。对绿色、健康的骑行当然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但也要看到现实中由于不恰当骑行带来的不少安全问题。比如,一些人在骑行过程中会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等,还有人在骑行时勾肩搭背、追逐嬉戏;有的多辆车或纵或横排成一队,在人流、车流中横冲直撞,无视路权规则,把公共道路变成“竞速场”……进而言之,与这些“疯狂”的自行车相似的情况是,一些电动自行车、电动平衡车、“老头乐”等非机动车也不同程度存在上述“放飞自我”的现象。可以说,非机动车“暴骑”、失序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体验、威胁了公共安全,当然,也已经造成了不少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
非机动车乱象由来已久,这当中,有骑车者自身的原因,比如,安全意识、规则意识不足,无视交通法规和路权区别,总想着“反正出了事故都是机动车责任大”;有交通法规存在模糊地带的原因,比如,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却未对自行车作出明确限速规定和安全行驶要求,这一定程度上导致相关执法部门和人员难以实现精准打击和整治,从而难以形成有效震慑;有相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或规划不够科学的原因,比如,有的路段信号灯过于密集影响骑行效果,有人就会冒险闯红灯,有的路段没有单独的非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道被机动车占用成“停车场”,骑行者就会跟机动车道混行,“你争我抢”,等等。
不久前,“男孩骑行摔倒遭碾压致死”事件引发强烈关注,也让人们对道路交通规则、路权划分、骑行安全等问题有了更多重视。热议之下,一些被淡忘的规则得到了重申,比如,12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得在公路骑车等。一些地方因此加速了推进非机动车乱象治理的进程,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公安交管部门明确,将严查骑行者在城市道路上竞速行驶的行为,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四川成都出台专门文件对“绿道限速”等予以明确,要求安全骑行速度提醒标志按照不大于15千米/小时的原则设置。
如果将城市道路比作一张网,那么这张网的安全与秩序显然需要四面八方合力织就。随着有关方面对机动车酒驾、不系安全带、驾驶途中接打电话、不礼让行人等“老大难”问题的持续治理,文明驾驶更加深入人心,道路交通安全迈上了新台阶。相比之下,如今非机动车的一些行为和乱象,更像是拖了后腿。
长远看,形成机动车与各类非机动车各守其规、各行其道的交通出行秩序与格局,尤其重要。这一方面涉及人们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安全意识的提升,涉及习惯的养成和行为的自觉,另一方面涉及城市交通基建的投入和规划,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以及城市治理的精细和科学。
凝聚和谐交通的共识、涵养公共空间的文明,需要各方添砖加瓦,共同努力,任何一方都不能也不该成为“短板”。真心希望,每一个出行的人都能对安全和生命有足够的敬畏,都能“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本报评论员 吴迪)
来源:工人日报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3日 15:09:52
- 2024年11月23日 13:26:02
- 2024年11月23日 12:25:56
- 2024年11月23日 12:23:26
- 2024年11月23日 10:14:10
- 2024年11月23日 09:40:35
- 2024年11月23日 08:25:39
- 2024年11月22日 17:05:59
- 2024年11月22日 15:53:16
- 2024年11月22日 11: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