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9日 星期三

国新办就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2月26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介绍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分享到:
图文滚动

刷新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0:4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2月26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介绍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5:24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蔺涛先生,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主任何平先生,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王冠华女士。
    下面,我们首先请康义先生作介绍。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5:24
    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 康义: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国新办举办的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新闻发布会。经济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了解掌握经济家底的重要手段。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经济普查每五年开展一次,分别在逢3、逢8的年份实施。我们国家已经先后开展了五次全国经济普查,2023年开展的是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了2023年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家底。
    在普查数据发布之前,我先要代表国家统计局,代表国务院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向所有参与、支持和为普查工作付出辛苦努力的广大普查对象、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还有媒体朋友们和社会各界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接下来,我先向大家通报五经普数据结果,再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5:25
    康义:
    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要求,统筹谋划推进、加强协调配合,扎实有序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经过全国210多万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普查数据采集、审核和汇总评估工作顺利完成。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普查结果显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数量大幅增加,吸纳更多从业人员;企业资产规模不断壮大,营业收入较快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壮大,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五年来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普查主要目的和主要工作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掌握我国国民经济行业间的经济联系,客观反映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新进展。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为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治理、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撑。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从2022年11月开始,历时两年多,顺利完成了机构组建、宣传动员、方案研制、普查试点、人员培训、普查区划分、单位清查、现场登记、数据审核验收、质量抽查、汇总评估等各项工作,现在进入主要数据发布和资料开发应用阶段。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5:26
    康义:
    二、普查主要特点
    一是周密部署实施,高效落实普查工作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开展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将普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压实普查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时组建普查机构,加强统筹协调,细化任务举措。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积极主动履职,强化信息共享,提供多方保障,为普查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严格执行普查的流程规范。经过普查专项试点和综合试点检验,制定印发《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各地区、各相关部门配套制定实施办法。组织各地选优配强普查队伍,对全国210多万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开展多层级化、系统化业务培训,规范有序实施单位清查、现场登记调查和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金融、铁路等部门和单位及有关方面认真组织开展本系统的普查工作。全面加强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坚持边普查、边审核、边检查,确保普查源头数据真实可靠。
    三是提高普查质效,同步开展投入产出调查。为促进经济总量数据与结构数据衔接,此次普查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兼顾调查内容和方法差异,以“统分结合”方式有效整合业务环节。对全国近8万个投入产出调查单位,首次建立统一的电子统计台账,提前组织整理调查数据,有效减轻填报难度。加强投入产出调查数据与普查数据对比检查,着力提高数据的协调性和匹配性。
    四是创新普查手段,提升普查工作效率。进一步强化部门数据共享应用,有效整合编制、民政、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行政记录,为开展单位清查和普查登记提供数据基础。深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开发统一采集模式的普查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采取网上填报与手持电子终端现场采集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普查,支持普查对象通过网络自主报送普查数据,普查工作质效全面提升。
    五是防治普查造假,坚决守牢数据质量生命线。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为民普查,强化全流程数据质量管理,全面防治统计造假,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广泛开展宣传动员,举办各类科普性强、参与度高的宣传活动,积极争取普查对象的理解和支持,营造普查良好的氛围。严肃查处涉及普查的违法违纪行为,及时纠正各类普查不规范现象,确保普查源头数据质量。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结果表明,普查数据填报的综合差错率为4.7‰,普查数据质量符合控制标准。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5:42
    康义:
    三、普查主要数据
    (一)单位情况。202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3327万个,比2018年末增加1148.1万个,增长52.7%;产业活动单位3636万个,增加1181万个,增长48.1%;个体经营户8799.5万个,增加2503.6万个,增长39.8%。
    按行业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019.7万个,占30.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60.9万个,占13.8%;制造业404.9万个,占12.2%。
    按区域分,东部地区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794.1万个,占53.9%,比2018年末下降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733.4万个,占22%,提高1.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637.2万个,占19.2%,提高0.6个百分点;东北地区162.3万个,占4.9%,占比与2018年基本持平。
    (二)从业人员情况。2023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3亿人,比2018年末增加4574.8万人,增长11.9%,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7亿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6亿人,减少826.3万人,下降4.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6亿人,增加5401.2万人,增长25.6%。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8亿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8420万人。
    按行业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1亿人,占24.4%;批发和零售业5325.8万人,占12.4%;建筑业5117.2万人,占11.9%。
    按区域分,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2亿人,占52.3%,比2018年末下降1.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9890.7万人,占23.1%,提高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8632万人,占20.1%,提高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1942.8万人,占4.5%,下降0.2个百分点。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5:43
    康义:
    (三)资产负债和营业收入情况。从资产看,2023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39.1万亿元;其中,第二产业252.1万亿元,第三产业1187万亿元。从负债看,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975.4万亿元;其中,第二产业150.2万亿元,第三产业825.2万亿元。从营业收入看,2023年,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442.6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50.2%。其中,第二产业188.8万亿元,增长31.3%;第三产业253.8万亿元,增长68.3%。
    (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情况。2023年末,全国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91.6万个,从业人员3615.9万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8.4万亿元。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26.2万个,从业人员1337.2万人,营业收入20.5万亿元;数字产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7.4万个,从业人员151.9万人,营业收入4.2万亿元;数字技术应用业企业法人单位143万个,从业人员1460.9万人,营业收入14万亿元;数字要素驱动业企业法人单位95万个,从业人员665.9万人,营业收入9.7万亿元。
    (五)新兴产业情况。2023年末,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9.6万个,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6.2万个。全国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5.3万个,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元;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6.5万个,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7万亿元。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481.7万人年,R&D经费支出2.1万亿元。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5:44
    四、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修订情况
    按照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国际通行做法,国家统计局利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有关部门资料,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普查年度(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9.4万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4万亿元,增幅为2.7%。详细修订数据将于近日通过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
    总的看,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了丰硕成果,普查主要数据客观反映了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进展新成就。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的改革目标任务,推动统计改革任务落实,通过经济普查年鉴、解读报告等多种形式陆续向社会公布更详细的普查数据结果,积极组织各方力量深度开发应用普查资料,充分发挥普查数据价值,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撑。谢谢大家!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5:44
    寿小丽:
    谢谢康义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5:45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从刚刚发布的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相关情况看,这次普查取得了哪些成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5:52
    康义:
    谢谢您的提问。刚才我们对五经普的主要数据跟大家作了简要介绍。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我国新时代新征程上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主要目的是要全面调查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情况、掌握国民经济行业间的经济联系以及推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总的看,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为民普查,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摸清了经济家底,掌握了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为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治理、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应该说,这次普查是圆满地实现了普查的预期目标。普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全面地摸清了我国经济家底。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五经普的这五年又经历了三年疫情,疫情冲击对经济带来重大影响。全面了解掌握我国经济家底,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我们对全国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了调查,摸清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布局和效益等情况,为了解掌握产业的发展状态,推动产业融合,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全面可靠的数据资料。
    第二,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的进展。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发展的主题。五年来,普查数据显示,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转型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当中,我们还通过增加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调查内容,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这些调查都客观反映我国经济结构重大的变化,反映我们创新发展新的特点以及绿色低碳新的趋势,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统计信息的支撑。
    第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我国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获取了经济总量、结构、效益等关键指标信息,对于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制定好“十五五”规划任务、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2035年的目标都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依据。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6:15
    封面新闻记者:
    刚刚康义局长提到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此次普查中,如何确保获得的数据真实准确?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6:16
    康义:
    这个问题请普查中心的何平主任回答。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6:44
    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主任 何平:
    谢谢您的提问。国家统计局始终把统计数据质量第一的原则贯穿于五经普工作始终。本次普查科学制定了普查方案,强化全流程数据质量控制,并且加强了统计执法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保障数据质量,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措施:
    第一,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在普查中,规范普查数据的采集,采取普查员入户采集数据、普查对象自主填报数据和部门报送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规范有序开展普查登记工作,并且采取措施防止人为干扰。加强对普查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及时回应社会和普查对象对普查工作的关切,更好地让社会各界尤其是普查对象认识普查、了解普查并且配合普查。在普查实施过程中,注意将一套人马、多块牌子且不能分开独立核算的经营主体合并进行调查,并且将全年未实际开展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不纳入普查范围,确保普查对象符合普查方案规定,进一步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第二,加强数据审核检查。在普查实施过程中,加大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方便普查对象填报数据的同时也提升数据审核的质效,认真执行普查数据审核验收办法,对普查数据进行即采即审,就是边采集边审核,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对比、数据逻辑审核等多种技术手段和评估方法开展对数据的审核验证。并且在普查登记结束后,组织开展了数据质量检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全面检验普查登记质量,对检查发现的数据方面的问题,我们组织各地举一反三进行纠正。
    第三,有效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坚持对一切统计违法违纪行为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长震慑,对任何统计违纪违法行为都绝不姑息,对普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露头就打”。针对个别地方经济普查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国家统计局及时组织严肃查处,并推动有关方面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员法律责任和党纪政纪责任。
    在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在广大普查对象积极配合下,在全国210多万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认真工作下,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质量较高,刚才也介绍了填报综合差错率为4.7‰,数据质量符合控制标准。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6:45
    总台央视记者:
    作为新时代的国家经济体检,五经普数据反映出五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呈现了哪些特点?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6:47
    康义:
    谢谢您的提问,这也是我们这次五经普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从普查的结果来看,五年来,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多重的内外风险考验,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相比,我国经济发展在规模总量、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安全保障、绿色转型等方面都呈现出诸多的积极变化,展现出稳固的基础、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能。归纳起来有几个变化和特点:
    第一,发展的基础更牢。五年来,面对国际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和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开展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综合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普查后,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接近130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五年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30%左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长源。我们产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夯实,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增长了,比2018年末增长了52.7%,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增长57.4%。应该说都实现了大幅增长。
    第二,发展的结构更优。五年来,我国产业升级发展态势未改,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继续提升。服务业经营主体大幅增加,成为支撑经济增长、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力量。202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6.3%,比2018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以上。我们的制造强国战略在深入实施,制造业保持较快发展。2023年末,全国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达到404.8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23.8%;制造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达到151万亿元,增长41.7%。中西部地区经济占比也在提高,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了新的提升。2023年末,中部、西部地区拥有第二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占全国的比重分别比2018年末提高了1.4个、0.6个百分点。区域重大战略也在深入实施,经济的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2023年,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区域、长江三角洲区域、沿黄河流域九省(区)拥有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都实现了较快增长。
    第三,发展的动能更足。五年来,我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中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企业的创新研发势头强劲,创新成果大量涌现。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发明专利申请量比2018年增长了65.1%。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产业高端化发展步伐加快。2023年末,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数量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比2018年末提高了2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数量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比重超过1/4。新技术、新工艺也在大规模地应用提速,催生出众多新产业、新业态。2023年末,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8万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超过1/5。以无店铺为代表的零售新业态在快速发展,营业收入比2018年增长了137%,成为零售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中类;网上零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互联网零售行业表现亮眼,营业收入增长达到186%。
    第四,发展安全保障更强。五年来,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稳步提升,能源供给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202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产量较快增长。能源供应充足,2023年,原煤产量达到47.2亿吨,原油产量达到2.1亿吨,发电量达到9.5万亿千瓦时。粮食安全也得到有力保障,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第五,发展可持续性更好。五年来,我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逐步形成我国新的优势产业。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领跑全球,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45.8万辆,比2018年增长6.9倍,产量连续9年居全球首位,占全球的比重超过60%。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逐步形成。2023年,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达到6.5亿千瓦、1.4亿千瓦,比2018年分别增长了4.9倍、7.4倍。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在不断地提高,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6:52
    韩国中央日报记者:
    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减少,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增加了,各产业雇佣规模依次为制造业、建设业、批发零售业,这次第五次经济普查的就业分布特点是什么?在经历疫情后,中国雇佣市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6:53
    康义:
    这个问题请王冠华同志回答。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6:53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 王冠华:
    您关心的是五年间我国就业市场的一些发展变化。我们知道,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也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与第四次经济普查相比,我国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规模继续增加,就业结构呈现一些新变化,新产业新业态吸纳就业能力增强,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具体来看有几个特点:
    首先,从总量来看,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规模稳中有增。近年来,尽管面临着多重风险挑战,但在经济恢复向好、经济结构优化以及稳就业政策支持等多重利好政策影响之下,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规模继续增加。2023年末,我国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29亿人,比2018年末增加4575万人,增长11.9%。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增加,为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2019年到2023年五年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年均值分别是5.2%、5.6%、5.1%、5.6%和5.2%,虽然部分年份有所波动,但是2023年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就业形势总体上还是趋于稳定的。
    第二,从结构上来看,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有所减少,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近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提升,吸纳就业能力强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带来了从业人员结构相应发生变化,这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来看,2023年末,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64亿人,比2018年末减少826万人,下降4.8%。但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了2.65亿人,增加了5401万人,增长25.6%。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变化也是影响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几年,中国的工业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不少工业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也带来了从业人员的调整。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一些工业生产环节,像设计、检测等也被分离出来成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有一部分转移到第三产业,也带来了从业结构的变化。
    第三,新兴服务业为扩大就业提供了新机遇。五年间,我国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成长,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吸纳就业的作用不断增强。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来看,2023年末,数字经济助推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带来了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增加,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比2018年末增加507万人。同时,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商务服务需求不断释放,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增加。202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比2018年末增加1617万人。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随着科技创新的提质增效,企业研发创新活动增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五年间增加了517万人。
    总的来看,这五年,我国的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稳中有增,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从业人员结构发生了新变化,这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的结构性就业矛盾还比较突出,部分群体就业还面临着一些困难挑战。下一步,还是要把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强化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政策,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4-12-26 16:54
    北京青年报记者:
    刚才通报了2023年修订之后的GDP的结果,想问这对于2024年的经济增速会产生什么影响?另外对全国数据进行修订后,各省区市的2023年的经济数据是否也会相应进行修订?谢谢。
  • 加载更多

相关直播
相关新闻
边看边聊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