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旅行搭子”的盲盒成为“潘多拉魔盒”
国庆小长假将至,通过社交平台寻找“旅游搭子”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需求。对此,有的是为了人多热闹,有的是为了增添一份安全感,也有的是为了分摊费用、节约成本。然而,据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报道,不少看似美好的“旅游搭子”,结果却可能是一地鸡毛,甚至暗藏诈骗、涉黄等陷阱,应务必擦亮双眼、谨慎寻找。
“搭子社交”是近年来在年轻人群体中广泛流行的社交方式。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具有更强的边界意识,更加注重维护独处空间与自己的“私人领地”;另一方面,在日益原子化的当下,年轻人又渴望在某些场景下以陪伴对抗孤独。为了实现这种巧妙的动态平衡,“饭搭子”“电影搭子”“健身搭子”“逛街搭子”等纷纷涌现,其本质是一种陪伴而不越界的“有限社交”。对“旅游搭子”的寻找,也可视作“搭子文化”当中的一簇。
然而,“旅游搭子”又有其特殊性。除了往往需要在一起相处更长的时间之外,旅游还是一种复合式社交,涵盖食宿、出行、游玩等诸多场景,并且需要进行攻略设计、计划安排、酒店预订等复杂而琐碎的事务,涉及性格、爱好、消费理念等诸多要素。因此,找到称心如意的“旅游搭子”的难度更大,隐藏陷阱的“草丛”也格外多。
于是我们看到,相当一部分寻找“旅游搭子”的帖子只能石沉大海,最终还得自己独自旅行;还有一些人虽然组队成功,却因为观念不合,只能无奈地互相迁就,结果是谁也玩不舒坦。此外,无论“搭子社交”如何流行,“旅游搭子”从本质上说也不过是刚刚通过网络认识的陌生人,与聊天软件刚刚兴起时的“见网友”异曲同工,在人身安全等方面都难免需要进行更为慎重的考虑。
此外,还有一些所谓的“旅游搭子”打起了违法的算盘。比如,据极目新闻报道,今年九月,重庆游客赵女士就在某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因轻信“旅游搭子”可以帮忙预订酒店房间,损失了3000元定金;还有一些帖子其实是披着找“搭子”外衣的广告,试图以虚假营销的方式吸引待割的“韭菜”。更过分的是,有些人嘴上说着找“搭子”,心里滋生的却是别有所图的“黄色主意”,甚至有人将其做成了涉黄生意。
说到底,网络终究是一个拟态环境,“搭子”寄托着的却是现实生活中的需求,“旅游搭子”又有着格外鲜明的现实生活特质。从虚拟到现实的跨越,让“寻搭之路”坑洼密布。于年轻人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心底上一把安全之锁,做到不轻心、不轻信,避免与陌生人同去过于偏僻的地点,并且及时将出行信息告知亲友。此外,也要以法律思维强化自己的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比如有律师建议,双方可以签订一个简单的合作旅游合同,约定分工合作、费用分摊、保护隐私、退出机制等,这种合同也未必要双方正式签字,在微信上协商确认,同样有合同效力。在遭遇诈骗等行为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此外,平台要强化责任意识,通过智能筛查与人工标注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相关帖子的审查力度,一旦发现敏感词或疑似广告,都要进行及时处置。相关部门也应建立预警机制与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处理旅行者举报,把对于人身安全的保障放在第一位,不能让“旅行搭子”的盲盒成为“潘多拉魔盒”。
周燃 来源:中国青年报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1日 20:28:07
- 2024年11月21日 16:37:12
- 2024年11月21日 16:25:57
- 2024年11月21日 15:52:13
- 2024年11月21日 09:58:08
- 2024年11月21日 09:48:12
- 2024年11月21日 09:19:50
- 2024年11月21日 08:13:46
- 2024年11月21日 07:26:09
- 2024年11月20日 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