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20日电 巴曙松梳理金融改革的“中国智慧”
记者 贾靖峰
“今年的‘两会’将是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的成就、逻辑和经验的契机。”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这样寄语二OO八年‘两会’”。
他说,拓展国际视野、立足中国国情、发挥中国智慧,这就是三十年金融改革的“中国逻辑”。
我们或许很难历数本届政府在这一个“五年”内的所有改革成果。但巴曙松列举了中国银行改革的实例来描述过去五年的剧变:五年前,国有银行改革之初,内地银行业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来者寥寥,而五年后的今天,外资却为此打起了“争夺战”。
“中国的金融改革,走过了与许多国家不同的道路”,巴曙松感叹,从银行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到股权分置,一切都烙着“中国印”,五年来,几乎所有的改革都走了一条“中国路”。没有任何一个纯粹的西方模式能够完全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也没有一次成功的改革不是基于开放的国际视野之上。这也正是他所强调的“中国智慧”,亦或是他冀望本届与下届政府能够全面梳理中国经济发展逻辑的缘由。
巴曙松说,中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未来将面临新的机会,而“国际视野”将是一个新的看点。眼下,中国金融、保险、证券机构“走出去”已迈开步伐,“中投公司”成立不足半年,“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已成为国外金融及政界口中的常用词。
次按危机才露出冰山一角,许多学者认为,欧美经济大幅放缓之际,正是中国资本输出的好时机。巴曙松认为,中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实际是全球产业结构重新调整的结果,对外金融投资是一个有效的平衡措施。
虽不能以百仕通、中铁、大摩三笔“帐单”定成败,但中国资本要“走出去”,选择怎样的时机,以怎样的投资结构,实施怎样的投资战略,都是“必修课”。
未来中国资本的“出海”路径上,将有一个“平台”愈来愈重要,这就是香港。巴曙松表示,资本项目开放的首选肯定是香港,因为语言、文化没有障碍,对上市公司,特别是来自内地或者以内地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的信息了解上亦占“近水楼台”,这是其他国家在资本项目开放里没有的优势。
不过,未来五年,又是考验下一届政府智慧的五年。巴曙松说,眼下中国金融、保险、证券市场将逐步开放,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本土银行、保险、证券机构的竞争力将面临巨大挑战;中国政府将面临金融创新风险和责任的重新评估,如何拿捏金融创新的力度和效率,将是下一届政府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OO八年,中国经济开局两个月即面对诸多“变数”。境内暴风雪天气肆虐,通胀未减,在全球经济面临放缓的环境下,去年给定的“从紧政策”是否松动?人们甚至期望三月份的“两会 ”能成为一个契机。
巴曙松说,在实施的节奏和力度上,“从紧政策”是弹性的。如冻雪灾情下,放松基础设施建设及灾害相关信贷投放,说明政府的宏观调控富有灵活度。虽然“从紧”的基调不会改变,但中国政府已能熟练掌控政策力道,这就是“中国智慧”。
酷爱金庸小说的巴曙松,常对学生提起“大侠郭靖”。他说,做经济研究的,最好是郭靖这样的人,虽然智商也许并不很高,但诚恳、踏实、勤奋、执着、守信,始终以开放的心态在学习着。
巴曙松不愿多谈个人爱好,但他的这番描述倒无意中透露出经济研究者治学致用的境界。也许未来的“中国智慧”,正蕴涵在这群认可郭靖的学者之中。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