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最重要的汽车产业政策之一——《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于11月1日起开始实施。
在规则实施前夕,通用汽车宣布“投资2.5亿元,在中国再建两个研发中心,并于2008年推出一款混合动力车型”,完成了在中国新能源战略的布局。于2006年国产的丰田普锐斯,顺利通过了新规则的标准,被确认为“不需要进行审核的技术成熟车型”。此外,本田于今年推出了混合动力版思域,三菱也将向国内引进乙醇混合燃料车和纯电动车……跨国公司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
国家对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可追溯到十年前,从“九五”到“十一五”期间,国家“863计划”持续投入巨资,鼓励自主品牌研发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项目。今年10月底,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目前我国已经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实用化样车,全国燃气汽车总量达31万辆,加气站780多座……但是,目前我国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主要用在公园、风景区等场所,还没有大量进入私家车领域,也没有一款技术成熟、实现商业化量产的新能源车型。
这一次,新规则没有为自主品牌新能源项目开绿灯。《规则》要求,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要接受国家的批准和管理。新能源汽车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成熟期产品的生产销售与传统汽车相同;起步期产品只能小批量生产,在批准区域、范围和条件下示范运行;发展期产品可批量生产,在批准区域、期限、条件下销售使用。
对此拍手称快的当属丰田汽车,丰田的公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规则的制定过程。按照新规则的标准,普锐斯被确认为技术成熟的车型,不需要进行审核。从上市到现在,普锐斯已经销售了100万辆,逐步确立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领先地位。相反,大部分自主品牌混合动力汽车仍处于起步期和发展期,在整车、系统、关键总成技术及产业化方面,还与普锐斯相距甚远。自主品牌产品的生产销售将或多或少受到新规则的限制,拉大与普锐斯的差距。另外,国家正在研究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政策,一旦政策实施,普锐斯将凭借已有的市场优势,进一步甩开竞争对手。
曾几何时,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战略是自主品牌汽车赶超跨国公司的最后机会。无论是国家“863计划”、还是奇瑞、吉利、东风、长安、上海汽车等自主品牌企业,都在这个领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期在未来的新能源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但是,机会背后却是层层障碍。自主品牌汽车起步晚、底子薄,资金技术实力比不上跨国公司,在传统汽车领域的竞争中已经疲于应战,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研发新能源技术,即使研发出来,也很难拼得过跨国公司。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新能源的优势主要是市场优势,而不是技术优势。
在新能源争夺战中,自主品牌企业不仅要应付跨国公司的挑战,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能源压力。由于环境污染和能源紧张,国家在制定政策时,不得不提高技术门槛,让自主品牌已经实现的研发成果失去量产价值。
实力的差距和政策的约束,让自主品牌汽车的新能源之路充满荆棘。(马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