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试驾了一下某款本土品牌轿车,无论是设计、做工,还是动力、操控,各方面都非常出色,客观地说,这款车在很多方面超出了国内不少同档次合资车。开着这款车时,我突然有一种想法,要感谢这个厂家,因为这款车彻底改变了本土品牌轿车留给我的不良印象,对“中国车”的整体形象是一大提升。但唯一让我有点难以接受的是它的油耗。
实际上,作为一款车体宽大,动力强劲的中高档轿车,它的油耗也并不算太离谱,但因为我平时开惯了自己那款很省油的经济型小车,所以我对百公里高于十升的综合油耗都有些难以接受。
我的那款小车开了好几年了,家人嫌小,屡次劝我换车,时间长了自己不免也就有了这种心思,于是每遇新车上市,总是不自觉地会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做“换这部车如何”的打算。可惜的是,绝大多数新车,第一关就过不了。
我的第一关就是油耗。
很喜欢那些有实时油耗显示的车,试驾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油耗什么时候高,什么时候低,综合油耗是多少……对那些没有这一功能的车,我也习惯性地每次只加100元钱的油,看看能跑多少公里,然后和我自己的车进行比较。这么做当然有点出于职业习惯,可更多的还是在油价不断上升的大环境中形成的无意识行为。
当然,我也可以很高姿态地告诉你,这么做主要是为了环保。但实事求是地说,我的觉悟还没有高到每天开车时都要拿“石油枯竭了以后怎么办”这类问题来煎熬自己。目前为止,我更多算的还是经济账。
千万不要嘲笑我这样的消费者。当年美国佬同样这样嘲笑过日本人——干吗那么抠门去省那么一点点油?可是现在,日本轿车已经几乎统治了整个美国市场。去年去旧金山见了一位老同学,他开着一辆丰田佳美去接我。在加油站自然谈起油价的问题,他说:“以前老美当然不在乎油耗了,因为以前汽油比矿泉水还便宜,可是现在大不一样了。”当时,美国的汽油价格“历史性”地超过了每加仑3美元。实际上,这也不过折合每升6元多人民币,而在欧洲,因为实行燃油税的原因,那里的油价老早就超过每升10元人民币了。
每升油6元,连老美都叫受不了,何况我这种层次的消费者?更何况,未来的油价又岂会止步于此?!去年国际原油价格超过每桶70美元时,国际舆论就已经大哗了,可是前几天,纽约原油价格一度接近了90美元!照此趋势,每桶100美元大关也不会太远。再考虑到我们的燃油税可以肯定也是要出台的,最终税率虽然还不清楚,但是中国人也一定要做好迎接10元/升油价的心理准备。
届时,那些高油耗的车,比如百公里二十几升的大型SUV,不再会是一种可以炫耀的东西,反而会成为一种笑料——至少在我看来如此。 (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