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家有可能对汽车出口退税税率下调的消息不胫而走,曾一度引发汽车行业的担忧。有些企业甚至惊呼:“汽车出口没法再做了”。然而,6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今年7月1日起调整2831项商品出口退税政策中,并未列入汽车产品,使汽车业各种版本的猜测烟消云散。
“出口退税”引发汽车业的种种猜想并非“庸人自忧”。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对部分汽车企业片面追求“出口体面”,甚至不惜“赔本赚吆喝”搞恶性竞争而有可能导致政府用出口退税实施制约汽车出口的猜测。不可否认,我国的汽车出口呈逐年上升之势,但出口秩序混乱不容忽视。去年我国共有1465家企业出口汽车,出口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仅有236家,只占汽车企业总量的16.1%,而这236家企业出口的汽车却已占据了汽车出口总量和总金额的93.6%,另有500多家企业的出口记录仅是个位数。这种状况,不利于中国汽车尤其是自主品牌的成长和整个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出口退税传闻难免让汽车业“虚惊一场”。
上海汽车研究所有关人士表示,如果这次国家将汽车纳入出口退税调整范围,汽车出口面临的无疑是品牌、品质和实力的竞争。但对出口退税未涉及汽车事先已有所预料。正是由于近几年国内汽车出口参差不齐,今年初商务部等5部委才发布“关于规范汽车出口秩序的通知”,并从3月1日起对汽车整车产品(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底盘及成套散件)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除了对申领汽车出口许可证的汽车生产企业和出口经营企业进行资质和条件限制外,还特别明确了对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提高了汽车出口门槛,规范了优胜劣汰的汽车出口秩序。因此,从国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来判断,短期内不可能对汽车出口政策“节外生枝”。
东风日产市场部部长杨嵩称,此前并未得到公司采购部的信息通报,说明东风日产对出口退税有足够的应对措施。事实上,汽车作为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由于汽车产业链很长,其成本很大程度上是钢材、零部件的成本。因此,这次下调钢材产品出口退税标准,将使钢铁企业的重心由出口转内销,加大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度,促使整体价格下调,从而有效降低汽车的单车成本。汽车业作为钢材使用大户有可能从中获益,而最终也会使汽车用户获益。
奇瑞汽车销售公司上海分部有关人士认为,假如汽车列入出口退税,会对汽车业产生震荡。但汽车属于高附加值产品,与那些高耗能、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的产品相比,应该得到大力扶持。况且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还处于萌芽阶段,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还很弱,渠道也不完善,因此,更需要政府在税收政策上进行扶持。而这次汽车产品未在出口退税调整之列,无疑为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上海财经大学一位国际贸易教授对我国汽车出口表示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汽车出口已连续3年实现快速增长。今年1至4月的出口量为14.18万辆,出口金额16.1亿美元,已分别达到去年全年的41%和51%。忧的是,从整体来看,我国汽车出口的“含金量”不高。例如,中国以载重车、大中型客车和特种车出口居多,而小轿车、小客车和越野车出口量少,档次也低;主要出口地区局限在中东、亚洲、非洲以及部分东欧市场;出口大客车的关键总成大多是外商指定配置的国外产品,核心部件需进口组装后再出口;面向海外的售后服务网络和手段有限等。因此,须认清这次出口退税所引发“担忧”背后的警示意义,汽车出口存在的弊端如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很难保证不会触发类似的政策调控。(张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