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深刻的变革迫在眉睫,能源短缺已成事实。我们正重新回到“贫油”的时代。出路何在?
第一,政府不再“插手”成品油定价,让市场决定价格,让价格真正反映供需关系。
第二,真实的价格才能传递正确的信号,促进向节约型社会的转变。
第三,节约型社会离不开节约型产品,节约型产品离不开节约型消费。对消耗着大部分石油资源的汽车来讲,尤其重要。
油价牵动国内油品供求状况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由于炼油企业亏损,造成了部分炼厂特别是地方炼厂停产和半停产,严重影响成品油市场供应。近一段时间,部分地区出现油源偏紧、停供限供的现象,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保障市场供应的迫切需要,是推进价格改革、促进能源资源节约的迫切需要。——摘自新华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目前,我国“原油加成本”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遵循了与国际石油市场接轨又保持国内油价相对稳定的基本原则,但必须看到,遵循上述原则意味着现行定价机制具有滞后性特征,无法真正及时反映国内供求状况。2005年以来的绝大部分时间内,国内价格明显低于国际价格,而在国内价格水平明显偏低时,均出现了成品油资源相对紧张的问题。
定价机制彻底接轨大势所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目前,我国出现的油品供应紧张跟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及油品供需关系有关,供得太慢或者需求量大增都会影响油品市场的供应环节。国内生产供应不上,以及市场的大量需求都会导致这种情况。
从贸易进口的角度来说,最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价格体制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炼油确实存在亏损,这方面有关部门都有数据。
此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只是一次简单的价格调整,并不是定价机制的接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出台要等到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之日。低油价的时候出台新机制才不会引发社会的震荡。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周大地:国际原油价格在60多美元的时候,国内目前的成品油价格水平基本与国际油价持平。但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国际油价能够在较低价位上平稳运行。
高油价下学会“节约型生活”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高油价的状况需要由大家一起来消化,用油单位、交通运输业等都要分担一些高油价负担,包括出租车公司、消费者、出租车司机等,私家车主提倡少开一天车。好的传导机制,几个群体分担,有利于价格机制的理顺。这就需要大家节能降耗,少用。原来用一箱油只为去办一件事,现在考虑用一箱油“捎带脚儿”顺路办几件事,科学合理地用油。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周大地:节约型消费不是被动节约,而是主动节约,是有着较高生活水平而又不浪费的消费模式,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支点。从住房、汽车、家电,到小日用品,都有很可观的节约型消费空间,必须着重优化消费结构,合理引导消费方式,在消费领域全面推广和普及节约技术,鼓励消费者选择能源资源节约型产品。
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费很大,比如日欧每年人均4吨标油,美国达8吨以上,而中国不到1吨。人口占全球1/5的发达国家消费着全球2/3以上的能源。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重复发达国家能源资源高消费的模式。
某杂志社编辑姜女士:“我开的是高尔,每天工作上下班大概是70公里的路程,一直加90号汽油,涨价之前每个月的油费大概是700元。按照油价上调前90号汽油每升4.59元,上调后每升4.99元计算,涨价后每月的油费是763元,比之前多了63元。假设未来一年中油价保持相对稳定不变,那么,一年油费大概多支出700元。其实,我只要一年少买件好衣服,少花点不该花的钱,就可以解决了。”
某公司业务主管张先生:“我开的是福美来,加93号汽油,百公里油耗在7升左右。由于工作关系,每天上下班来回大概要100公里的路程。之前每个月的油费大概是1500元,油价上涨后,我每个月大概要增加134元的支出,一年要多掏油费1600多元。我要努力工作,多挣钱,省的同时还要能挣。”
某事业单位负责人张先生:“按照一般路程60公里计算,平均每个月会比原来多投入80元左右,一年下来大概1000元。负担重不重?很多烟民每个月烟钱还一百多元,一年下来也上千块。放弃一次可去可不去的应酬、一件可买可不买的奢侈品,这油钱也就省出来了。咱们开车人不也得分担石油资源紧缺的压力嘛。”
如此看来,此次成品油价小幅上调,并未给车友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合理用车,节能减耗,每年1000元的支出也就不会太过于沉重了。
另外,对于一些准车友,选择一些混合动力、电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车,也是解决我国油品问题的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