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然而,在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诚信危机却像一片乌云,笼罩着这个竞争充分的市场。日前,随着国家发改委公布第二批乘用车的燃料消耗量,汽车企业的诚信再次遭受消费者的广泛质疑。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看,几乎所有车型的油耗偏差都大于1L。
也就是说,在“像人的指纹一样千差万别”的油耗问题上,几乎所有企业都绞尽脑汁,集体忽悠消费者。难怪有车主感慨:“如果厂家的数据都可以相信的话,那母猪也可以上树了!”
事实上,除油耗外,汽车售价也是企业诚信的主要表现。在竞争使价格一路走低的情况下,去年北京现代爆出雅绅特“降价门”事件,紧接着,一些厂家牺牲品质降低成本的做法相继被曝光,汽车企业再次陷入一连串的诚信尴尬。
放眼近几年来的车市,几乎被厂家的降价吆喝声所包围,厂家月月降、经销商周周降,那些“坚决不降价”的官方保证成了一句空话。当车价变成了一个不诚信的符号时,中国汽车业的低价促销手段俨然就成为一个个“骗局”。
另外,由于中国消费者在购车时除考虑价格因素外,比较看重汽车的外观,对质量、技术含量、残值等方面没有过高的要求。这就导致不少汽车厂家在产品的“面子”上下足工夫,“真皮座椅加电动天窗”打败了“激光焊接加空腔灌蜡”,廉价配置的堆砌实现了厂商自诩的“高性价比”,在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还自称是“降成本成果显著”。
降价应当是对原有产品进行价格调整,但一些企业推出的所谓低价车型,却采取了偷梁换柱的手法,如更换廉价零部件、偷工减料或降低材质,从而让降价后的汽车耐用性变得不稳定。这种降价先降品质的做法,比不降价的假承诺更令人痛心。
还有更绝的,比如宝马上个月推出了针对竞争车型奥迪、奔驰和雷克萨斯车主1万~4万元不等的优惠。这种做法,也就是所谓的“挖墙脚销售法”,不仅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是一种对大多数消费者不公平的做法,更是企业不诚信的表现。
此外,今年上半年,“雪佛兰开拓者SUV不能上牌”一事也一度闹得沸沸扬扬。早在4月的上海车展,来自全国各地的56位雪佛兰车主就聚集在展馆外,要求上海通用赔偿损失。此后,事件进一步升级,在“谁该为无法上牌的56辆雪佛兰新车负责”这一问题上,厂家和销售商都发布了措词针锋相对的声明。一次原本充满期待的购车经历,在厂家和商家“互踢皮球”的指责中,到最后竟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维权噩梦。
古人云:“人无而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轮,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人失去诚信等于大车无辕,小车无轴,车子也就走不动了。为人如此,做企业何尝不是如此?(黄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