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是“国际无车日”,由北京8家环保组织联合进行的公共交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对公交满意者不足10%(9月23日中新网)。
“国际无车日”诞生于1998年的法国,旨在让民众亲身体验没有小汽车的街道环境,改变民众出行方式,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顺应环保潮流。
虽说今年全国有100多个城市响应“无车日”的号召,虽然诸多城市当天车辆确实少了许多,但即使在“无车日”的发源地法国,也不可能做到真正无车。因为在高速快节奏的现实生活中,离不开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具。
但是,要让“无车日”复制、推广到每一天也显然不可能。因为“无车日”的推广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发达、优质的公共交通。可建设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公交出行的分担率平均不足10%。而世界上一些大城市,如伦敦、巴黎、东京等的公交出行分担率高达70%至80%。
与世界比,差距甚大;与百姓的要求比,距离更远。对公交满意者不足10%的现实怎么可能把更多市民吸引到公交上来?在公交不能满足市民高速、舒适的出行需求的情况下,“无车日”又怎能复制?
此次建设部倡议“在每年的9月16~22日,定期举办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公共交通周排在了无车日前面。也许是无心插柳,也许是有意为之,但事实上,满意的公共交通确实是“无车日”的前提。而我们往往只看到无车日却忽视了公共交通周,各地的活动也往往只对无车日重视,对公共交通周忽略不提。
不足10%的公交满意率是对“无车日”无情的反讽。在我们看到国外“无车日”活动搞得红红火火的同时,切莫无视别人发达、优质的公共交通环境。希望明年“无车日”再做调查时,那时的公交满意率能大大提升。(郭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