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以低价打开市场,获得规模效益,进而降低成本实现盈利,已成为华晨津津乐道的“骏捷模式”
德国人Peter已经在中国工作了将近五年,他原先是华晨宝马的副总裁,而在一年前,他有了新的头衔——华晨金杯的“首席品质官”。就在不久前,他又迎来了另外两位工作伙伴——同是来自华晨宝马的Heckl和Atzler.后两者目前分别负责华晨金杯整车的涂装和工艺技术。
这三位德国籍专家的加盟,并没有引起外界太多的注意。但在如此布局的背后,却折射出华晨在2008年再度发力的决心。
今年年初,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宣布,在连续亏损三年之后,华晨在2007年终于扭亏为盈,全年整车销售300369辆,实现销售收入430亿元,降低成本12.5亿元,利润达到2.6亿元。按照祁玉民的规划,华晨在2008年的销量增长计划可谓保守——仅为10%,因为在祁玉民看来,“价值提升”开始成为华晨的新任务。
三驾马车
随着“价值提升”概念的提出,华晨金杯的员工们发现,华晨金杯的生产车间在今年又多了两个德国人的身影。
Heckl目前已开始在华晨金杯负责整车的涂装工艺管理,而Atzler则成为华晨金杯整车总装生产管理方面的“一把手”。
据华晨金杯相关人士介绍,Atzler多年从事内饰方面的工作,不管是内饰的精细程度还是颜色搭配,他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很多消费者反映我们的内饰不够精细,我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祁玉民曾在一次媒体会上如是表示。
与这两张新面孔相比,华晨的员工对Peter更为熟悉。
一年多以前,Peter从华晨宝马转调至华晨金杯,担任金杯的“首席品质官”。据了解,Peter曾是华晨宝马的副总裁,入职华晨金杯后,主要负责金杯和中华轿车在质量体系方面的改进工作。其中,包括质量体系的管理流程、引进宝马的一些先进生产理念并进行规范化。
一度以低价位、高性价比亮相车市的中华骏捷,即是出自Peter的“手笔”。
“三位德国籍国际专家主抓涂装、工艺技术及品质管理三大环节,依照宝马的先进管理标准,重新评估和修订企业的品质管理大纲,建立和完善严格的品质管理标准,构筑强有力的品质保证体系,坚定不移地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活动。同时强化从设计、零部件采购、制造、工艺、总装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华晨品牌公关处苏庆菊告诉《财经时报》。
目前,这三位老外被华晨金杯的员工亲切地称为“三驾马车”。
除了力邀外援为华晨的价值提升提供有力支持外,华晨还准备从售前、售中、售后、公关和广告等各方面,注重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
“我们一直在注意这个问题,但可能没有做到最好。今年我们要更多地提高我们的品牌形象,进而提高消费者对我们的品牌信任度。”苏庆菊坦称。
而祁玉民还在酝酿一个更为宏伟的计划。
祁玉民表示,华晨今年将实施以结构调整为主的“863计划”。8“指的是”调整提高、优化升级“的八字方针。”6“指的是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经营优化、规模效应、管理变革、价值创新等六个方面的调整。”3“指的是3个目标:即年内销售目标拟定为33万辆,全年增长预期仅为10%,而此前华晨年增长接近50%;其次是营收为40个亿;第三是研发车型和新生产线建设。
骏捷模式
与祁玉民在2006年1月初刚上任时相比,华晨此时的状况用“大病初愈”来形容,并不为过。
在祁玉民接过华晨的权杖之时,华晨在过去的3年中已经亏损28亿元。摆在祁玉民面前的,是一个积贫积弱、沉疴已久的华晨。投资44多亿元、年产能在10万辆以上的中华生产线,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频繁的高层人事动荡使得企业人心涣散。
祁玉民做出了令其前任仰融大跌眼镜的举动。
面对中华尊驰轿车当时月销量仅为几十辆的惨淡局面,祁玉民在思考了十分钟后拍案决定,自2006年1月17日起,对尊驰进行全面降价,最高降幅高达4万。
之后的事实证明,正是祁玉民的这一拍案,成了华晨解困的开始。尊驰的销量开始迅速回暖,甚至一度出现脱销局面。
以高性价比切入市场、抢占市场制高点的做法,在2006年3月上市的中华骏捷身上,再次重演。出于以高性价比树立华晨品牌形象的想法,华晨骏捷上市之初的低价甚至跌破了消费者期待的价格底限。骏捷1.6L售价仅为8.58万元。
在品牌认知度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华晨这种做法着实无奈。
“骏捷上市就是为了打品牌。当时尊驰的销量特别低,因此骏捷上市的时候,需要一个特别高的性价比,才能轰动市场,才能把中华这个品牌带起来。”苏庆菊如是说。
令祁玉民稍感安慰的是,骏捷的表现尚算不辱使命。
上市仅一个月有余,骏捷的订单数量便已过万。在骏捷的拉动下,2007年中华轿车共实现销售11.5万辆,同比增长82%。其中中华尊驰销售达3.2万辆,同比增长19%,中华骏捷销售达8.2万辆,同比增长128%。
目前看来,华晨汽车的这一盈利模式仍将继续。
据华晨相关人士介绍,其推迟于5-6月份上市的中华骏捷FRV两厢车,售价也仅定在7-8万元。在销售思路上,中华骏捷FRV可能还将延续骏捷模式——还是先以低价来打开市场,获得规模效应,进而降低成本,实现盈利。
“在品牌没有完全得到消费者认可的情况下,华晨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将品牌逐步提升上去。”有业内人士认为。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