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北京车展期间,代表吉利控股新车发展方向的几款概念车将会被推出;其中,一款定位全球市场的新车,不但由意大利著名的汽车外型公司“操刀”外型设计,还广泛与国际一流的汽车公司进行了合作
一心要把汽车卖到欧美发达国家去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控股”),将在明年4月举行的北京国际车展上推出多款代表其新车发展方向的概念车;其中,一些新车型还与国际一流的汽车公司进行了广泛的合作。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厂商希望借此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并为出口欧美发达国家打下良好的基础。
按照吉利控股的预期,这些代表其“战略转型”的标志性新车型在陆续投放市场后,从2009年起,其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经济型轿车的局面将得到很大改观。
在吉利控股一系列的产品规划中,目前正在研发并打算推向市场的新车型大约有10几款,不仅有针对细分市场的SUV和MPV车型;排量也从1.0覆盖到3.5之间。
但吉利控股认为,要想实现到2015年产销200万辆汽车的目标,至少需要40款车型来支持。为此,仅在过去一年里,吉利控股旗下的汽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就从300多人增加到800多人,所承担的项目也比过去增加了10倍。
全球车型将亮相
“自主品牌无限风光在险峰。”12月1日,吉利控股副总裁赵福全在接受《财经时报》专访时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他在吉利控股的心情。
加盟吉利控股刚一年有余的赵福全,曾在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出任公司发动机技术高级专家以及技术中心研究总监,2004年回国后担任华晨汽车副总裁兼研发中心总经理一职。赵福全在华晨汽车期间,华晨汽车成功开发了骏捷车型以及1.8T发动机平台、M2轿车平台和M3跑车平台。
自2006年3月华晨骏捷上市以来,一直是销量最好的自主品牌车型之一。正是因为有这样颇为辉煌的经历,赵福全在吉利控股的一举一动才引人关注。
据赵福全透露,在《财经时报》采访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为拍摄一部主题为“中国制造”的专题片,曾两下浙江跟踪采访赵福全及汽车研究院,以挖掘这家民营车商身上蕴涵的秘密。
“其实不仅在国内,国外媒体及业界对吉利控股的关注更为密切。”赵福全说。一般认为,按照中国制造业走过的道路来看,由于具备机制灵活和控制成本能力更强等特点,因此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所以在国际市场,以吉利控股为代表的民营汽车企业更令竞争对手感到恐惧,赵福全很清楚媒体对他本人和吉利控股关注的原因。
按照吉利控股的计划,到2015年,汽车产销要达到200万辆,其中2/3用于出口,并打算从2010年开始进军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赵福全坦言,要实现上述目标压力很大,从产品上看,至少需要40款车型支撑,而吉利控股正在研发的车型不过才10几款。
但明年北京车展期间,代表吉利控股新车发展方向的几款概念车将会被推出。其中一款新车,不但由意大利著名的汽车外型公司“操刀”外型设计,还广泛与国际一流的汽车公司进行了合作。
据赵福全透露,这款被吉利控股定位于全球市场车型的新车,预计于2009年上市。
艰难的转型
该款新车,也是吉利控股第一款具有全球市场理念的新车型。赵福全认为,汽车工业是产业链最长,也是最难的工业,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中国汽车的出口战略不是一个企业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全球市场车型的开发,体现了吉利控股的战略眼光。“但在短期内,吉利控股的市场重点仍会在国内。”赵福全说。
以汽车出口来讲,必须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再到整车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得到提升,才能发挥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优势。开发全球市场车型,有利于建立一个高标准的全球化技术体系。
据赵福全透露,在对供应商进行整合后,吉利控股又开始对销售渠道进行整合,以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事实上,在宣布战略转型后,吉利控股除今年8月1日对外透露,将供应商由原来的接近1000家减少到400-500家,以降低10%的零部件采购成本外,一直没有让外界看到大的实质性动作。
在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同比增长超过24%的情况下,其高端车型远景的销售不温不火,依靠金刚和自由舰支撑的吉利控股不得不将今年24万辆的销量目标下调至19万辆。
“用售价更高的新产品取代相对低价的老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导致销量下降属于正常,对于提升品牌形象的吉利控股来说虽然有阵痛,但又不得不这样做。”赵福全说。
吉利的算盘
吉利控股忍痛进行战略转型,除了不甘被挤压在价格不断下滑的低端市场这一原因外,对于海外市场的垂涎是一个重要原因。
吉利控股副总裁安聪慧说,汽车属于传统的制造业,技术相对成熟,产品竞争主要是成本竞争。因此汽车产业的重心从欧美转向中国和亚洲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随着中国汽车企业的日益强壮,除宝马、奔驰等豪华车厂商外,美国和欧洲生产中低档汽车的厂商都将会遭遇生存危机。鉴于这种认识,吉利控股为自己设下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虽然,由于转型之初的阵痛导致吉利控股销量下滑,而使其到2015年实现年产销200万辆汽车,2/3用于出口的目标看上去遥不可及。
但没有人怀疑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日益增强的竞争能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整理的由海关总署提供的汽车商品进出口数据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仅轿车出口就达到12.49万辆,同比增长85.57%。
不过在汽车出口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一些汽车厂商先后遭遇“碰撞门”,使中国汽车的品牌形象受到伤害。
除了竞争对手有意“抹黑”中国汽车形象,并大肆渲染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这一客观原因外,汽车厂商的自身问题不容忽视。“欧美发达国家的产品标准要高于中国,因此决不能简单地将在中国市场现有的产品中进行改动就出口到这些地区。”汽车分析师钟师认为,对于战略性的市场一定要用战略性的眼光来对待,一些本土汽车厂商频频在海外市场遭遇挫折,主要原因还是他们缺乏战略性的眼光。
但现在,一些志向远大的本土厂商已经认识到了缺乏战略眼光带来的危害。因此吉利汽车、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车商开始有意识地通过打造全球车型来带动技术等体系的提升,提高产品品质,为中国汽车大规模登陆欧美市场吹起了前奏。(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