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62届德国法兰克福车展前夕,民营车企双环汽车再次陷入“侵权”的“泥潭”。
事件起源于宝马和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公开声明,若双环汽车将其“抄袭”版本车型在任何国际车展上展出,宝马、戴姆勒-奔驰将采取法律措施,以保障自己的知识产权。
包括江铃陆风、华晨汽车、奇瑞汽车等自主品牌出口海外,一般都碰到过“抄袭”或“碰撞门”等问题,但奔驰和宝马两大国际汽车巨头联合发难并不起眼的双环汽车,实属罕见。对此,被卷入舆论旋涡的双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到任何法律文书。
双环汽车方面说,“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我们都聘请了咨询专家规避风险,以防引起纠纷,双环的两款车型都是自主研发的成果,并非抄袭之作。”
被控“抄袭” 双环不服
“对于中国的民营车企而言,在不断的学习中摸索前进是必经之路。”双环汽车有限公司宣传处肖富荣如是告诉本报记者。
引发这一风波的主角是双环汽车小贵族和CEO车型。戴姆勒-奔驰称,双环小贵族是“一次公然抄袭Smart Fortwo设计的尝试”。宝马亦表示:在外形上,双环汽车的CEO车型非常类似宝马X5运动型多功能车SUV于2006年停产的一款车型。
对此指责,双环并不认同。“仔细观察这两款车就会发现,小贵族和CEO与奔驰的Smart Fortwo和宝马X5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小贵族尺寸更大,而且是四人座的,而Smart Fortwo是两人座的。另外,两者的大灯和前脸也不同。”双环汽车有限公司宣传处肖富荣告诉记者。
戴姆勒-奔驰显然不同意这种说法,在其发表的相关声明中说,smart fortwo是一款革新式的创新产品,它引领了其所在细分市场的潮流并受到了全世界范围的青睐。“尽管我们在今年上海车展上看到的双环汽车在概念上有别于smart fortwo,也不论该产品是最终如何呈现的(它具有四个座椅,拥有不同的产品尺寸和质量),它仍然存在着明显抄袭smart fortwo的迹象。 ”
双环回复说,不再参加即将开展的第62届德国法兰克福车展,此前发布要参加法兰克福车展消息的是经销商,官方从来就没有参展计划。做出这个决定,不知是在两大汽车巨头的重压下做出的退步还是另有隐情。
巧合的是,在去年11月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原本要展出的双环S6车型,因为与奔驰的Smart车型非常相似,引起各界的议论,最终缺席。
肖富荣强调说,双环CEO及小贵族都是进入发改委新车目录的合法车型,是自主研发并合法销售的产品,双环并不认同侵权一说。因此,双环不会花费过多精力去应对奔驰、宝马调查一事,“民营企业要图发展,没有过多精力去应对类似事件。”
据悉,目前,“抄袭”事件已经惊动了德国总理。据媒体报道,当时,正在访华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中国科学院演讲时表示:“现在突然出现一款酷似‘Smart’的汽车,如果这属于非法抄袭就非常不好。”
默克尔表示,德国将公开提出这种剽窃和盗版的问题,并强调说:“这种行为不仅对相关的外国公司非常重要,而且也会损伤中国汽车的独创性。”
动了谁的奶酪?
今年4月,双环汽车小贵族推向市场,当时也曾因外形酷似Smart Fortwo而遭质疑,不过,当时并未遭到投诉。而另一产品双环CEO,上市时间则更早,宝马公司也没有提出异议。缘何现在,两大国际汽车巨头同时挺身而出?
对此,宝马中国新闻发言人马庆生说,当双环汽车的CEO车型在2004年广州车展露面、2005年上市后,宝马就组织法律部门和专家作了全面了解。”他说,“目前在中国,我们还没有起诉双环汽车。但宝马总部已经对双环汽车的部分产品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采取法律措施。”由此可见,对于外观设计的举证相当艰难。
对于此间原因,业界也流传着不同的版本。有分析人士认为,车型“神似”,仅仅是基于外观,在整车性能、动力等方面与百万元级的车型并无可比性。但是,如若这个仿版车型出现在欧洲,就威胁到了奔驰和宝马的大本营,这是它们要对双环采取法律措施的重要原因。
但肖富荣对这种猜测不置可否,“车型定位不同,细分市场不同,所对应的消费群也不同,根本就谈不上存在竞争关系。”不过,他承认,这是一场国外汽车巨头与中国车企之间的博弈。
肖富荣说,因为“外形漂亮、价格便宜”,公司的两款车型受到欧洲当地经销商的青睐。
据德国《汽车工业》杂志报道,慕尼黑的汽车进口商——中国汽车有限公司宣布将在法兰克福车展后引进两款中国汽车,其中包括小贵族。此前引进的双环CEO已经在意大利售出了600辆,它的售价约2.5万欧元,大大低于类似的宝马车型,而小贵族可能以7000欧元的价格创造欧洲最廉价轿车纪录。
该公司还表示,尽管面临“抄袭”指责,双环汽车“小贵族”仍将进入欧洲销售。“小贵族”将在今年10月底通过检测达到欧盟排放和安全标准后,逐渐开展在欧洲市场的销售活动。
在采访中,肖富荣重申,双环汽车拥有2007年度出口许可证,有权利出口到任何一个国家。由于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大量小型汽车企业都需依赖海外市场生存,双环就是其一。
来自双环的信息显示,其主打产品SCEO越野车已进入中东、海湾、非洲、南美、东欧等地区三十多个国家,并开始在埃及、俄罗斯和马来西亚等国分别建立年产1000至5000台SKD、CKD的生产基地。
近日有传言说,鉴于欧洲市场严格的汽车法规和市场准入,奔驰和宝马可能对销售这两款车的当地经销行采取行动,双环这两款车在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销量,可能会受到阻碍。
“侵权”控诉的喜剧色彩
最近,有消息称:双环汽车被批准为首批“司法授信”企业。
据悉,一旦成为被司法授信的企业,在涉及经济诉讼时,作为原告,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无需提供担保;如果成为被告,则不会被采取查封、冻结等财产保全措施。
时值双环遭遇“侵权”投诉,这一消息的发布确实耐人寻味。当然,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不过,更有意思的是,据外电报道,汽车进口商中国汽车有限公司表示,抄袭关系将有助于这两款车在欧洲的销售。
照理说,被指控侵权,是对企业美誉度的损伤,但现如今,反而成了一种炒作或筹码,着实令人匪夷所思。这是否会成为一些自主品牌轻视类似指控的原因,尚不得而知。
有专家分析称,双环力推有“抄袭”争议的CEO和小贵族,很难说与胜诉本田纠纷案没有关系,2004年,被本田公司指责抄袭本田C-RV的双环SRV逆势畅销,之后双环还在“与本田C-RV外观设计知识产权诉讼案”中胜诉,成就了双环的“底气”,抑或说,双环在处理产权纠纷上已经有充分的应对经验。
不过,由于奔驰和宝马尚未起诉双环,因此是否侵权还无法断定。但是,有一点很清楚,当知识产权纠纷发生在国内,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如果类似问题出现在国外,局势就无法控制了。一旦中了招,自主品牌的海外之旅将遭受重创。
中国车企走向海外是必然结果,重视知识产权不是儿戏。不管我们强调是“模仿上的创新”,还是“学习中的摸索”,谦虚、谨慎的态度都必不可少。
侵权如何界定?
在汽车领域,外观设计最易引发纠纷但又最难界定是否侵权,因为它可能会细化到一个曲面、一条曲线的相似程度,而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相似率”标准。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永和认为,一个车型的设计,绝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需要调动很多资源。即使是在模仿的基础上,也会加入自主研发的成分,因此,如果双环有自己完整的开发记录而且又上过国家目录,那么应诉方举证反而容易得多。
正是因为难以界定,一旦奔驰和宝马采取法律行动,这将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诉讼。
此前,通用曾起诉奇瑞QQ抄袭了SPARK的外观设计,官司最终以和解告终;双环来宝SRV与本田CRV诉讼案中,本田涉案专利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判定“全部无效”而败诉。
以此推理,即使两大跨国企业对双环采取法律行动,也未必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无论输赢,这都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事件。模仿之路终难长久,汽车作为一个技术复杂的产品,对安全、舒适及可靠性方面的要求相当高,一些模仿的产品,外观像样,质量却难保证。”黄永和认为,“模仿之路走得太长,就永远无法拥有核心竞争力,无法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很难独立。”
国际厂商一再指责国内车企抄袭,虽有保护自身、排挤竞争对手之嫌,但另一方向也反映出中国汽车自主设计的疲软。处于弱势的中国自主品牌,如何回避国际车企的封杀,求得一条真正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正是在经历了一系列侵权投诉后应该冷静思考的问题。(章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