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广汽三菱牵手 奏响行政与市场“二重奏”

2010年11月15日 09:23 来源:经济观察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草签了一份合作备忘录之后,广汽与三菱有望近日正式签署合资协议。根据此前约定,广汽长丰的第一和第三大股东——广汽和三菱将在广汽长丰基础上设立对等股比的合资公司。而新合资公司设立同时,广汽长丰将退市。

  新合资公司既是广汽收购长丰汽车的延续,也是三菱在中国寻求新突破以及湖南省布局汽车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因此,这个项目从酝酿开始至今,一直蕴含着行政与市场的双重推动。

  除旧布新

  11月12日,广汽相关人士电话无人接听,传广汽与三菱将在当天亚运开幕式之前正式签署合资协议。

  早在10月27日晚,广汽长丰突发停牌公告称,大股东广汽集团正在筹划与该公司有关的重大事项。11月5日,广汽与三菱在长沙签订了一份《合作备忘录》。

  双方具体合作方式是,广汽拟通过吸收合并、要约收购或其他方式使广汽长丰退市,广汽将在广汽长丰原有平台上,通过后续重组和三菱组建各持50%股份的新合资公司。同时,广汽长丰现有除广汽和三菱之外的所有股东将撤出。至此,广汽长丰将正式由一家内资企业转变为中外合资企业,并从上交所退市。

  事实上,此次合资工作更早的征兆出现在去年5月,从广汽以10.05亿元收购长丰汽车29%股份起,外界就认为广汽的目的在于最终与三菱合资。

  在当时的签约仪式上,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表示,广汽将与合作伙伴一起,五年内对湖南汽车业投资100亿元,使销量达到50万辆,销售额突破400亿元。

  而这个宏大的计划,仅靠广汽长丰以及2012年才正式投产的广汽菲亚特,显然稍显单薄。与三菱成立新合资公司为这个计划作了一个强有力的注脚。

  按照计划,广汽菲亚特项目总投资50亿元,预计广汽三菱项目与此相当,两项目正好100亿元投资。可见,广汽进入湖南,其布局早已将三菱的合资项目纳入其中。

  而早在广汽进驻长丰之前,长丰的第二大股东三菱一度想要退出。广汽入主后,三菱却屡屡释放善意。早在去年6月就陆续到期的三菱与长丰汽车的5项技术合作协议,也因此得到延续。同时,广汽长丰至今仍沿用早在今年6月就已到期的三菱商标使用权。一位广汽人士对本报表示,“我们还是希望跟三菱合作,毕竟三菱的技术还是不错的。”

  双重推动

  对三菱而言,广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

  在中国汽车市场,三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先行者,曾与北京吉普、长丰汽车以及东南汽车等都有过长期合作。但在整车市场,三菱一直表现乏力,不仅远远落后于丰田、本田,甚至被马自达等日系“小老弟”抛在身后。

  三菱将这一切归因于在中国没有设立一个50:50的合资公司。今年4月,三菱汽车提出规划,将到2015年实现30万辆销量,而三菱去年的成绩仅只有约12.5万辆,实现与广汽合资,无疑将令这一规划得到保障。

  11月5日的《合作备忘录》签订后,广汽与湖南方面一如既往地保持沉默,三菱则主动向外界发布信息。在一份新闻稿中,三菱对广汽进行了一番恭维,同时表示三菱汽车作为长期在中国开展业务活动的日本汽车公司,今后将通过与广汽集团建立合作关系,扩大中国事业。

  民族证券汽车分析师曹鹤认为,三菱与广汽合资后,其在中国市场的工作重心和相关资源肯定要向新合资公司倾斜。

  目前,广汽长丰仍通过与三菱进行技术合作生产三菱的多款SUV车型。三菱在与广汽合资后将陆续引进多款新车型,而长丰集团退出后将主要作为一个零部件供应商存在。

  至于广汽长丰的退市,表面是因合资公司中外合资比例不符相关上市规则。但曹鹤则认为,这是广汽方面力主的结果,其目的在于为将来广汽集团回归A股提前扫清障碍。

  而退市后的长丰集团,在配合地方政府完成一系列汽车布局后,除了获得广汽为此支付的大笔资金之外,还将获得在零部件领域更大的发展机会。据悉,湖南省对长丰集团的发展,还将提供与广汽项目类似的一系列土地税收优惠措施。

  这一切都离不开湖南省政府的推动。长丰汽车从资本市场退市,使湖南省失去了一个上市资源,但以一个广汽长丰不仅引进了广汽集团,同时还带来了广汽菲亚特和广汽三菱两个合资企业。因此,曹鹤认为湖南省政府在这背后做了许多工作。

  在当前一波的汽车产业兼并重组大潮中,广汽率先响应国家号召走了出去。以广汽为代表的这一系列汽车产业兼并重组,其本身就是行政引导与市场冲动相结合的产物。

  在这种模式中,广汽、三菱以及湖南省、国家发改委等行政力量,以其罕见的契合度携手向前推进,而至于后效如何,则还有待验证。(魏黎明)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建宗】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