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船税拟调整 调查显示超四成消费者将放弃购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车船税拟调整 调查显示超四成消费者将放弃购车

2010年11月02日 17:3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0月28日,车船税法(草案)(下称草案)征求意见在网上公布,乘用车根据排量划定七档征税。针对该草案,羊城晚报联合某网站及各品牌汽车销售店进行全面的消费调查。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调查中,超四成消费者表示暂时放弃购车打算,有超五成的消费者和部分汽车经销商认为,1.6L-2.5L(含)这一排量区间的车型,在购买和使用过程中性价比最高。

  四成以上消费者放弃购车

  因“金九银十”才有所回暖的广州车市,随着新车船税草案的出台将再次遇冷。本报与某网站及各大品牌4S店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有47.8%的消费者表示,车船税草案的出台将令其暂时放弃购车的打算。

  “新草案出炉的消息给正处于旺销期的车市当头一棒,近一周我们的销量减了三成左右。”一欧系车商如实表示。三鹰汽车城一日系车商也作出同样的表示:“本来还指望‘银十’能掘到实银,没想到一个车船税草案就让刚起死回生不久的车市再次蒙上阴影,与上周相比,近一周我们少卖了几台车。”

  根据调查数据,有41%的消费者表示,虽然新的车船税每年会使养车成本上升千元左右,但这还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调查还显示,有11.2%的消费者表示,是否购车还要看今后的实际需要,如果实际生活中对车的需求不强烈,则会继续坐公交、搭地铁。

  近五成购车者欲选1.0L-1.6L车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可能只会考虑买1.6L以下的车型了。”刚结婚不久的陈先生计划近期购买一辆汽车,车船税拟调整的消息让他直接放弃了考虑1.6L以上车型。在身为公司普通白领的他看来,虽然按新草案每年只需多交几百块钱的车船税,但长期看来仍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王先生的想法代表了许多初次购车者。在回答“新税出台后,你会选择哪个排量区间的车?”这一问题时,有56.3%的初次购车者表示将因此购买1.0L-1.6L(含)之间的经济型车,通过降低排量来减小养车负担。

  此外,初次购车的消费者中,有32%计划将购车排量降低到1.6L-2.5L(含)的水平。“根据草案,1.6L-2.5L这个排量区间的车型车船税上调的幅度应该不会太大,尤其是1.6L-2.0L(含)的车型,而这些车型的使用空间基本上都要比1.6L以下的车型大很多,对于家庭人口比较多的消费者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消费者孟先生表示。调查还显示,尽管1.0L以下车型的车船税将下调,但选择购买这一级别车型的消费者仅占4.2%。而选择购买2.5L以上的消费者则占7.5%。

  “1.6L-2.5L(含)车型性价比高”

  对于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在购买和使用过程中哪个排量区间的车型性价比最高这一问题,有53%的消费者选择1.6L-2.5L这一排量区间的车型。“从购买层面上来讲,在我与消费者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一排量区间车型的价格让人觉得更‘实在’一些。”一日系品牌的销售人员表示,以马自达6和速腾为例,2.0L时尚版马6的当前优惠价为15.48万元,而速腾1.6L自动时尚版的当前优惠价为14.08万元。

  不仅如此,一位美系品牌的销售人员还称,1.6L-2.5L这一区间车型的配置与1.6L以下车型相比不仅齐全,而且实用。如定速巡航、天窗等,这些配置在很多1.6L以下车型上都没有。该销售人员还表示:“也许会有人说2.5L以上车型的配置更齐全,可这些车型上的部分配置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并不是必须的,如导航系统,安装了导航的车型与没有该系统的车型相比,售价要高万元左右,现在大部分人的手机都有该功能,这便大大降低了该系统的价值。”

  根据调查数据,有40%的消费者表示,1.0L-1.6L这一排量区间的车型不仅车船税低,购置税也比1.6L以上车型低,且油耗小,所以其购买和使用的性价比较高。有2.8%的消费者则认为,1.0L以下的车型的油耗更低,所以使用性价比较高。有4.2%的消费者表示,2.5L以上车型配置高、动力强劲,空间大,所以其性价比也最高。

  乘用车税额分为7档

  类别 税额

  1.0升(含)以下 60元-360元

  1.0升以上- 360元-660元

  1.6升(含)

  1.6升以上- 660元-960元

  2.0升(含)

  2.0升以上- 960元-1620元

  2.5升(含)

  2.5升- 1620元-2460元

  3.0升(含)

  3.0升以上- 2460元-3600元

  4.0升(含)

  4.0升以上 3600元-5400元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