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是这周汽车行业惟一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背后最大的变化则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变脸”。从北京车展开始至今,“趋势性”第一次呈现得这样明显,将其看做中国车市竞争的一个转折点并不过分。
一言以蔽之,就是外资企业的中国市场策略已开始出现群体性战略转变,本届北京车展成为这种变化的一个最佳载体。
作为一个汽车企业,战略转变反应最为明显的就是产品的变化。具体分析这种变化,外资汽车企业主要表现的有三家:大众、上海通用和广州本田。其实说外资并不完全准确,更准确的是合资公司成为跨国汽车企业战略转型的主要执行者。
相比较其他合资企业,这三家企业所进行的转型力度最大。其中大众推出的Model X和Model Y(定名LAVIDA),这两款全新的大众车型借助了大众PQ34和PQ35两个成熟的平台,完全根据中国消费习惯进行打造,摸准了中国消费心态的细节;上海通用的别克-未来和别克-展望两款概念车则表明,上海通用将是别克品牌未来在全球的主导,同时对中国市场则有着更多的设计灵活性;广本的自主品牌采取了一种更为直接的办法,那就是通过在合资企业旗下新创一个品牌,用本田的技术和品牌号召去定义产品,以适应中国市场。
除了这些一线的企业外,二线合资企业也没闲着。PSA集团将在上海建立一个全新的研发中心,这个中心将担负起和巴黎总部一样的职能,从以往的车型来看,PSA旗下的标致和雪铁龙两个品牌几乎每款在中国投产的国产车型都进行了相应的外形改变,而研发中心则要承担更多的本土化功能。前几日刚上市的北京现代新伊兰特悦动则表明,现代也改变了直接从产品库里选取一款车到中国来国产的传统策略,“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车”成为接下来的主题。
每个企业所采取的战术有所不同,但从战略分析上,都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彻底的本土化,产品吸取中国元素;二、降低成本,学会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的成本策略,并掌握成本优势;三、体系的本地化转移,完全依靠中国本地的零部件供应商;四、将战略放在“大中华”区,甚至更大的市场目标,为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基地培育力量。
这一策略和从前的拿一个现成的产品放到中国来生产有着本质的区别。说白点,就是汽车产业的“以华制华”。
这是基于市场的选择,当自主品牌开始逐渐强大起来时,外资汽车企业如果不加速本土化的改造,等待它们的就是加速自己退出中国市场的速度。可以预见的是,曾经在手机业发生的一切有可能在汽车业被复制,当外资汽车企业掌握了成本,这一中国自主品牌惟一赖以生存的优势时,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将面临更加危险的市场环境。(何醒言)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