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旧时的小茶馆,生意实在小得可以,比上海的“老虎灶”还不如。老虎灶以卖开水为主,摆桌子卖茶为辅;而北京小茶馆主要靠卖茶。穷茶客往往还自备茶叶,单买开水,坐上半天,也不过两、三个铜子。几张破桌子、烂板凳,每天即使卖满堂,也不过几百个铜子儿。换银元,有时还换不到一块银元,还要除去煤钱、房钱、电线、人工挑费等等开支,所剩能有几何呢?因而大小茶馆的生意在30年代前期,就已无法经营了。
虽说小茶馆生意小得可怜,但好歹还有两间破房。说到卖茶,在旧时北京,不定期有比小茶馆更小的生意,那就是“茶摊”。在各大庙会上,如护国寺、隆福寺、白塔寺;在天桥、在鼓楼后头、在什刹海河沿上,常常看见支一副铺板,铺板上铺块白布,放着一些茶壶、茶碗,也弄得干干净净。边上还放着一两对老式的茶叶罐,罐中放着小包的茶叶,周围放着大板凳,旁边灶上烧着开水壶,这就是当年的“茶摊”。老爷爷带着孙子来逛庙会,看完玩艺,走累了,坐茶摊上歇歇脚,孙子在一边吃糖豌豆,爷爷沏上壶三大枚的“高末”(沏半包,其余半包还要带回家去),坐下来安详地喝上两碗。这样的“茶摊”,这样的茶客,其生意比起小茶馆来又小得多了。
如果说“茶摊”生意小,那还有比“茶摊”更小的生意在,那就是“卖大碗茶的”了。在天桥也好,在各城门脸也好,在什刹海河沿也好,常常可以遇到上年纪的老头,或十二、三岁的男孩子,挑着一个担子。担子前头是一个一尺多高、短嘴的绿色釉子的大茶壶,顶上三个“小鼻纽”穿着绳子,挂在担子上。担子后面是一个大篮子,篮子里一块布下面盖着几个粗瓷碗,有时还放一两个小板凳,这就是“卖大碗茶的”一边蹒跚地走着,一边叫喊着:“谁喝茶水?”有人喝茶,就放下担子,取一个粗碗,从壶中倒一碗“酸枣叶子”泡的茶水,很有礼貌地捧给你,可能还拿出小板凳让你坐下来喝。
时过境迁,如今北京有个鼎鼎大名的尹盛喜,在前门卖2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起家,后创建“老舍茶馆”,几年间就发展成年营业额数千万之巨的大企业,实在令人佩服。这在过去的时代,是绝无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