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1年04月20日 星期五

中新网广告



中新专著>民俗篇>风土

从“望子”到“幌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描绘中国江南春景的唐代名诗里提到了“酒旗”二字,“酒旗”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就是中国古代酒店的招牌,也叫“招旗”,又名“望子”,俗名“幌子”,是中国最古老的广告物。

  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卖酒的摊贩,仿效统兵作战的将帅,把一面旗子高悬起来,四面八方的酒客望风而来,由此可以招揽许多生意。当时著名的大思想家韩非把此事记述在他的著作《韩非子》里,说:“宋人有沽酒者……悬帜甚高”云云。所以,后世人称:“酒市有旗,始见于此。”

  古诗中有“一条青旗舞寒风”的句子,这说明“酒旗”最初是用一块青布制做的。到唐朝,有人便出了新花样,在“酒旗”上绣一个“酒”字,间或用多种颜色的布做成。

  “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诗人韦应物的这首题为《酒肆行》的诗句里,表明了当时的酒旗不仅发展为彩色的,而且用银色的丝线绣制,甚是漂亮美观,精巧夺目。

  唐代以后,人们在酒旗上缀图案,绣店名,甚至出现诗句成语,可谓花样翻新。宋朝罗愿的诗有“君不见,菊潭之不饮为仙,酒旗五星空在天”,说明酒旗上绣了五星的点缀花样。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中的汴京(今开封)酒楼挂旗为“孙羊店”。而成书于明代的施耐庵所写的《水浒》里的几处描写,如:第二十三回记叙武松回家途经景阳冈山脚下的酒店门前,看见挑着一面“招旗”,上写“三碗不过冈”五个字,显然带有标榜酒醇力大的宣传色彩;又如蒋门神的店旗上绣着“河阳风月”四个字,都可以说明酒旗的发展情况了。

  过去,北京的大街小巷,无论什么店铺,都有幌子;顾客远远一望就知道这家店铺是卖什么的。无论糕点铺、茶叶铺、切面铺、药铺、帽店、鞋铺、当铺、酱园、油盐店……都有各自不同的幌子。幌子不一定都是像酒旗那样的布旗,如:当年北京地安门外有一家酱菜园“宝瑞兴”,便悬挂一个金黄色的大葫芦为标记,市民俗呼这家酱园为“大葫芦宝瑞兴”。再如:北京白塔寺有一家卖茶汤、藉粉、油炒面的李姓摊贩,绰号叫“茶汤李”,以宝物——冲茶汤的大铜壶为记,闪光明亮的大铜壶便是幌子。近代,理发店门前的红,白,蓝三色的电动旋转筒,是从欧州传入中国的,可算是幌子中的舶来品了吧。


滚动新闻-新闻大观-中新图片-中新财经-中新专稿-图文专稿-中新影视-中新出版-中新电讯-中新专著-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