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1年04月20日 星期五

中新网广告



中新专著>民俗篇>风土

“老字号”的怀念



  北京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城,它的商店也以老字号居多,而这些老字号分外珍惜自己的历史,经营者想方设法提高产品质量。尤其是一些素负盛誉的商店,无论其所经营的是哪一行,都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为招牌。其特点之一是从货色上争长,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仔细琢磨,这确是商业上一种优良传统。以往老北京的一些老买卖人,都珍惜商店的名誉,所以能严守铺规,惟恐做倒了行市,丢了体面。

  东安市场北门有个著名的老字号饭馆“东来顺”,西长安街西口路南又有个“西来顺”,一东一西,营业都很兴旺。后来西单迤南路西又有个“又一顺”以后什么“南来顺”,“北来顺”相继出现。一看这些饭铺的名称,就可以想见经营者的比赛劲头了。每到秋季,北京人讲究“贴秋膘”那么就去这些地方吃一吃“涮羊肉”吧!

  以经营烤肉出名的“烤肉宛”(在宣武门内大街路东)早为人所共知,在什刹海北岸就有个“烤肉季”,一南一北都是老店,各有千秋。更有意思的是地安门的地安桥(俗称后门桥)有两家饭铺,一个叫“合义斋”,在西桥翅;一个叫“福兴居”,在东桥翅,一桥之隔,互相竞争,同样都是以卖“灌肠、炒肝、包子、馒头……”等普通食品闻名的。两家早年都不过是露天小饭摊,因为生意发达,方才成为饭铺。你走进去就可以看见站在炉旁的掌灶人,把切成一段一段的灌肠,放在油锅上,用铁铲一按,灌肠成了扁圆形,配上佐料,吃到口内,外焦里嫩,别有风味。他们做的“肉丁馒头”非常好吃,做法就像点心铺做提浆月饼一样,把包好肉丁的馒头,先用镂花木模制形,再上笼屉蒸,大小一致,皮薄肉鲜。据合义斋的经营者说,当年的西太后(慈禧)曾夸奖过他们的肉丁馒头。福兴居的老板却说,西太后最爱吃他们的猪肉葱花包子。这不过是一种营业宣传,好在顾客的目的是吃,只要对口味,无暇考证什么西太后,东太后;但这两家的买卖,做得很出色,则是事实。

  以北京特产的“臭豆腐”而出名的“王致和”,在和平门外延寿寺街,在这条短短的街道内,出现同名称的店铺好几家,这家说“我是真正的王致和!”那家说“我才是最老的王致和!”……究竟如何?只有顾客亲自闻一闻,尝一尝,是否闻着臭,吃着香,便知分晓了。

  其他商店也有其特点,如前外煤市街路西的“步云斋”鞋店,以制售千层底布鞋著称,为了对顾客表明鞋底的坚实,特在柜台上设置一把小型镰刀,旁悬一牌,上书:“本店所制鞋底,使用全新白布,顾客不信,可当面将鞋底切断,不计所值……。可是多年来也从未见过有莽撞者一试呢。廊房头条路北的“内联陞”以制礼服呢(或缎面)千层底及女式绣花便鞋著称;西单北大街的“盛锡福”及王府井的“同陞和”则以制帽闻名。总之,北京旧时的商店,从每个人日需三餐的“吃”到衣着穿戴,家庭用品,样样都好像有“专利”一般。这就完全要靠“货真价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北京商店还有个普遍特点,那就是站柜台的店员(旧时称伙计)对待顾客彬彬有礼,服务周到。俗话说得好:“买卖人有礼有式,和气生财嘛!”这话一点不假,店员得罪了顾客,从铺规上说严重的就要“炒鱿鱼”(卷铺盖)!就以座落前外大栅栏中间路南最著名的老药店“同仁堂”来说吧,固然由于货真价实,顾客信得过,更有一特点,经理人严格规定,每个店员都有一个编号,每人的营业量,由专人负责登记,当晚结帐时以每人的营业金额之多寡,提成若干作为奖励。因此,每当顾客手持药方刚一踏进药店的门槛时,就看见柜里店员们个个笑脸相迎,频频向你招手,那急于揽生意的姿态,真使你有点为难,手中的药方,不知道交给哪位店员才合适呢。

  过去“亨得利”钟表店,有几个联号,分设在前外观音寺街、西单北大街、王府井大街,规模大、营业好。其经营特点之一便是接待顾客态度诚恳,务使买主满意而去。另一“华盛顿”钟表行规模也不小,虽设在繁华的商业区大栅栏,比起亨得利就显得逊色了。

  更有趣的是“王麻子”刀剪铺,崇外大街、宣外大街、菜市口等处都有,每家都说自己是真正的王麻子后代。昔日每走到菜市口,就会看到“王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甚而至于“老汪麻子”的在字牌匾,高悬于一间间店铺之上,让人忍俊不禁。而菜市口路东的一家,居然在店前设一大木牌,上书“告示”,大意云:“本店祖传,精制刀剪,开业以来,二百余年,乃真正之老王麻子后人。只此一家,并无不肖子孙,在外开设分店,敬请各界顾客注意,勿受其骗……”若此谩骂,未免谑而近虐矣!


滚动新闻-新闻大观-中新图片-中新财经-中新专稿-图文专稿-中新影视-中新出版-中新电讯-中新专著-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