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采风


 

 

 

 

 

 

 





  返回主页


书法家欧阳中石澳门行

中新社澳门二月九日电 澳门采风:书法家欧阳中石澳门行 中新社记者 耿军

应新华社澳门分社邀请,中国第一位书法博士导师、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携夫人于二月四日至九日访问澳门。

欧阳中石的书法及书法理论誉满中国及日本。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九三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欧阳中石开设了中国第一个书法理论的博士课程。最近,中国人事部又批准,由欧阳教授主持设书法理论的博士后课程。

谈及此,欧阳教授说:“书法是艺术,书法理论是艺术理论的一部分。书法艺术是从中国发生和发展的,目前这一艺术学科体系已经完备。”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欧阳教授曾访问过澳门,在澳门有许多朋友。全国政协委员、信德集团董事、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协会会长苏树辉、理事长霍士剑闻讯登门向欧阳老求教,新华社澳门分社王启人社长忙里偷闲与欧阳老切磋技艺。

今年二月五日晚,澳门艺林书法学会邀请欧阳教授讲课。在谈到艺术的传统与创新问题时,他说:“有两种追求创新的方式,一种是把人家的变成自己的;另一种是把自己的变成人家的。我认为,为了充实自己,还是把人家的变为自己的好。” 二月六日晚,欧阳老应邀在碧丽宫与颐园书画会的林近先生等一起洗钵研丹,挥毫泼墨。崔德祺老人与欧阳中石教授热情交谈。得知崔德祺老人今年八十八岁,欧阳老为崔老题赠条幅:“惟德遒祺,既米期茶。” 欧阳教授告诉记者:“八十八岁,叠落起来,就是一个‘米’字,故中国称八十八岁为‘米寿’。中国人讲究更长寿的是‘茶寿’,即艹加八十八,就是一个‘茶’字,是一百零八岁。我写‘既米期茶’是表示对崔老的祝福。” 二月八日晚,九十三岁的梁披云老人宴请欧阳中石一行。梁老清晰地回忆一九八五年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与欧阳先生首次见面的情形。梁老九十岁寿辰时,恰逢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会议,欧阳先生与书法界的好友共同在中国文化书院为梁老祝寿。欧阳先生与梁老同为中国文化书院的导师。

欧阳先生称赞梁老主编的《中国书法》,并题写了“拔地高山捧日,支天大树披云。--为梁老披云先生寿”的条幅。

欧阳先生访澳期间还参观了一些有特色的景点。谈及对澳门的观感,他说:“澳门是个舒缓、和谐的地方。本地人的文化气息浓,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接受了外国的先进文化。澳门人的心与祖国贴得很近。澳门有林则徐的纪念馆,澳门人对中华民族所赞颂的人物给予纪念,这本身就是有文化的表现。”

欧阳教授对澳门博物馆给予较高的评价,他说:“馆中展品虽不是以珍贵取胜,但却把这块土地上百姓的历史、生活都展现和描摹出来了,这对外来人了解澳门很有帮助。”

欧阳教授曾在观音堂内望厦条约签字处以挥手的姿态留影。他说:“我所表达的心情是,这一切都将一去不复返。澳门的回归更令我激动,因为澳门离家的日子太久了。”

澳门中西文化交汇的现象也给欧阳教授留有深刻印象。他风趣地说:“在许多重要场合,我都是上着西装,足穿布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有许多中西交融。文化尤需交融。我们要有正常健康的心态、开放的心态。在山东的‘天尽头’处,我曾感慨万千写下一首诗:‘(立右加宁)足成山(兆右加页)尽头,黄波滚滚意悠悠。天涯有限心无限,碧落披襟抚九洲。’”

欧阳先生说:“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会有喜悦,也会有懊恼,这是正常的。‘天涯有限心无限’,讲的是做人要有容量。世界文化的发展走势是隔绝的成份将越来越少,而‘碧落披襟’,心襟开阔、容量越大的人,就会拥有更多的自由。”

当欧阳先生步出关闸,踏入珠海时,他说:“‘一国两制’,是否也是中西交汇,值得思考。”

版权所有:中国新闻社、搜狐公司 制作单位:中国新闻社多媒体信息部
1999 Copyright: http://www.chinanews.com.cn , http://www.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