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点评之七:站在新的起点上

    【中新社澳门十二月二十日电】回归点评之七:站在新的起点上

  中新社记者 郭瑞

  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上的讲话,言简意赅,其中涉及中葡关系的内容,意蕴深长。

  “今夜月明风清,波平如镜。”在如此庄严隆重的盛典上,江泽民用如此富有诗意的词句开头,出人意表。中国诗歌讲究“赋、比、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十个字,便是起兴之笔。听上去是对此时此刻美好平静情境的描绘,实则是对澳门政权顺利回归的满意心情的流露。而更重要的是,释放出希望发展中葡友好关系的善意信息,从而为这篇讲话奠定了基调。

  江泽民在讲话中说,“从这一刻起,中葡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的友好合作也将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则将上述意向表达得再清楚不过了。

  站在新的起点,要很好地处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新的起点,是历史与未来的焊接点。历史是不能抹杀的。四百多年来澳门不断被葡萄牙占领的事实是客观存在。对这段历史作出评价,是学者的事。而作为大国的政治家,则不但需要历史主义地对待过去,更需要现实主义地面向未来。江泽民将这两者在向前看而非向后看的原则下很好地统一了起来。

  站在新的起点上,尤其需要宽广的胸怀和恢宏的气度。当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之后,将如何对待以前的占领者?人们会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中国领导人加以考量。江泽民把中葡今后的关系定位在发展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友好合作的新起点上,宣布包括土生葡人在内的“澳门居民,不分种族和信仰,都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平等地享有法律保障的各项权利和自由”,充分显示了泱泱大国的襟怀和高瞻远瞩的目光。

  站在新的起点上,首先需要站在人类道义与正义的制高点上。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始终伴随着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血腥战争史。战争有时固然不可避免,战争当然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别,但当今之世,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一个近代以来曾任列强宰割、欺凌和侮辱的中国在站起来之后,不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地对待那些侵犯过自己的国家,而是在处理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时,力求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对抗为合作,化战争为和平,化干戈为玉帛。在解决澳门的问题上,中国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经过与葡方共同努力,实现了平稳过渡和顺利交接,再次在全世界面前表现出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大国形象,树立了站在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处理国家关系的典范。从中国传统的“和为贵”、“和合”思想,到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再到今天解决港澳问题,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所奉行的和平的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的承传关系。当然,要想实行人类道义与正义的原则,要想实现和平解决问题的愿望还必须具有强大的力量,这是不言而喻的。而这一条件,中国是具备了的。

  站在新的起点上,还需要深刻而灵活的战略与策略思想。林则徐在一百六十年前即一八三九年九月三日曾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巡阅澳门。他为粉碎英国烟贩利用澳门囤贮、贩卖鸦片的阴谋,执行了争取澳葡当局保持中立而孤立英国侵略者的策略,从而既卓有成效地行使了中国对澳门的主权,又抵御了外侮,推动了禁烟抗英斗争。而当今在还有人企图用单极取代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情况下,中国领导人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也必然要在国际关系战略与策略上作出明智的抉择。从中国领导人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回归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和气魄中,难道不是可以看出与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等人的策略思想之间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么?

  站在新的起点上,说到底,对中葡两国和两国人民都是十分有利的。处于中西文化交汇点上的澳门,将继续成为中国与葡萄牙、与欧盟以及其他葡语国家交流与联系的窗口与桥梁。这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葡两国将因此而受益。

  澳门“今夜月明风清,波平如镜”,而站在新的起点上,澳门明天将日暖风和,花繁似锦。这是可以预料的。(完)

 

最近更新日期:1999年12月20日
© 1999,中国新闻社版权所有,转载稿件务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