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陈经纬:华商愿为中国—东盟“钻石十年”添彩

2014年04月11日 15: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陈经纬:华商愿为中国—东盟“钻石十年”添彩
    4月11日,陈经纬在博鳌亚洲论坛华商圆桌会上发言。当日,近30名世界华商知名人士共聚海南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华商圆桌会。刘关关 摄

  中新网博鳌4月11日电 (记者 王辛莉 关向东 魏巍)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陈经纬1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华商圆桌会议上表示,华商愿发挥优势,推动深度合作,为中国—东盟“钻石十年”增光添彩。

  陈经纬认为,中国—东盟“钻石十年”将为华商在东盟发展提供难得历史机遇。2013年9月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中国—东盟创造了“黄金十年”,未来还将打造更加辉煌的“钻石十年”,为此提出打造自贸区升级版,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加强金融合作、开展海上合作、增进人文交流等重要倡议。在随后召开的新中国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亲、诚、惠、容”,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要理念。随后,中国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重要计划。这一系列重大举措蕴含着巨大商机,广大华商应紧抓机遇,积极参与,在发展中国—东盟关系“钻石十年”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陈经纬说,期待中国和东盟在走向“钻石十年”过程中,通过优化战略、完善体制、创新机制,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升华”。

  他建议,为实现这一“质的升华”,首先要从“亲、诚、惠、容”和“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对中国—东盟关系重新定位:发展中国—东盟关系,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己利益的锱铢必较,而应着眼于“命运共同体”战略考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其次,借助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健全发展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宏观体制和长效机制。对广大华商而言,积极参与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要从过去主要瞄准对方市场,转向在当地深度整合资源,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实现合作的升级,在发展自己的同时,造福当地。

  陈经纬出生在广东潮阳的陈经纬,1979年30岁时去了香港,从事纺织品贸易,创办香港经纬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成全我开始了对内地的纺织品贸易。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很多外来投资者对内地投资环境抱怀疑态度,但我很了解经过十年的改革开放,内地尤其是沿海地区人们有了很大的转变,都希望了解世界,我判断国家一定要把经济搞好,提高人民的生活,继续开放,没有回头路可走!”从1991年起,陈经纬回到内地发展,和许多港商一样做企业,办工厂,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快速发展起来。

  陈经纬表示,潮汕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重要商贸口岸。在海外华人华侨中,潮汕籍人士占三成。潮汕华商要擦亮“特区牌”、“华侨牌”,参与亿吨深水大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贡献应有之力。

  作为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陈经纬表示,商会是企业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和有效交往平台,在企业“走出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香港中国商会愿为中国—东盟深度合作搭建高效平台。

  为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而成立的香港中国商会,一直致力于“走出去”战略,并取得一定成绩。此前,香港中国商会联合多家机构在香港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目标是打造一个中国企业投资海外、发展国际业务的世界级、国际化的高效平台,促进交流,助推国家“走出去”战略,服务企业“走出去”需求。未来两届年会将在上海自贸区和香港举办,期待世界华商积极参与。

  此外,香港中国商会已与泰国中华总商会结成合作伙伴,并联手泰国华人青年商会在曼谷合作建设“东盟城”,旨在为中国企业和东盟国家投资往来、产品双向互销提供一个平台。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高科技产业,都可以依托这一平台进入泰国市场,进而进入东盟各国。

  李克强总理在本次博鳌论坛年会的主旨演讲中表示,将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陈经纬称:“很鼓舞人。自己了解内地,也了解香港,希望推动香港成为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

  “香港经年累积的全境域高度开放的自由贸易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体系、配套和高效的金融服务和服务人才群体,都是香港难以被取代的优势。”他分析,香港为国家“引进来”的发展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阶段,香港应当可以继续发挥作用,协助“走出去”的企业运作,适应不同国家、不同法律体系,不同风俗文化。(完)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