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侨之家”和它的“远方”朋友
中新社北京3月29日电 题:“侨之家”和它的“远方”朋友
中新社记者 杨凯淇
推开北京阜荣街社区“侨之家”的大门,首先进入视野的就是墙上悬挂的十个大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0余平米的房间内,整齐的摆放着几组藤编座椅茶几,钢琴、咖啡机甚至免费Wi-Fi等设施一应俱全。社区党委书记王小惠告诉记者,这里便是社区侨界人士开展各类活动的场地。
近日,中新社记者跟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组织的“走进国侨办”系列活动,探访了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社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道的阜荣街社区“侨之家”。
该社区共有49位侨界人士,其中12位是空巢老人。王小惠介绍说,成立于两年前的“侨之家”,就是希望让这些衣食无忧的老人,能够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让他们旅居海外的亲人更为安心。
正如“侨之家”墙上悬挂的标语所言,两年来,这里的服务让不少“远方”朋友与之结缘。
归侨、侨眷在“侨之家”十分活跃。社区面向大众组织的剪纸班、合唱班、书法班、模特队等活动,到处都有侨界身影。
美国侨眷夔复兴是“侨之家”的文艺骨干,如今已78岁的她曾先后多次自费组织望京“侨之韵”金秋模特队前往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表演,广受好评。
荷兰侨眷王景荃的爱好是唱歌,每周她都会和其他侨界老人一起排练,去年,她的女儿为了感激“侨之家”对母亲的照顾,还专门为社区合唱团购买了手风琴。
除了为归侨、侨眷做好文化养老工作,“侨之家”亦不忘助侨解决实际问题。
年逾八旬的乐民成夫妇是美国侨眷,他们的独生子一年只能回国一次,二老在国内举目无亲。身体状况不好时,他们的日常生活只能靠护工轮流照看。今年春节前夕,患癌症多年的乐老突然病危,“侨之家”的工作人员迅速赶到医院开紧急证明,保证乐老的儿子能够买到最近时间的机票回到中国。不仅如此,为老人料理后事也由“侨之家”接了过来。追悼会上,乐老儿子所穿的正装都是社区临时帮忙借来的。
“这些朋友胜于家人。”乐老的妻子朱阿姨说,自从搬到这里,“侨之家”给了很多特殊照顾。由于户口在天津,自己身患类风湿行动不便,很多异地就医的手续都是他们“东跑西颠”帮忙办理的。不仅如此,逢年过节,社区还会派人送饺子、粽子。“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朱阿姨说,这让她感到很温暖,也更加坚定了在这里住下去的决心,远在美国的儿子儿媳也很放心。
“我们的工作在国内,影响在海外。”望京街道侨联主席杨桂香说,侨务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双向服务,社区在为侨提供帮助的同时,侨也会有所反馈,有助涵养侨力。在她看来,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最关注的还是国内父母的生活,“侨之家”就是要让他们放宽心。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侨办主任会议上,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曾介绍说,过去一年,全国共创建了100家“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点”。2014年,侨办系统还将深入开展此项活动,并推动侨务工作进入社会管理网格,鼓励地方加强为侨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区侨务工作走上规范化、机制化管理与服务轨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