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楹联”:客家先民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2)
离开承启楼之后,人们到另一座最重要的土楼即永定湖坑镇洪坑村的振成楼参观。这座土楼的主人是林逊之(鸿超)兄弟。因其祖辈、父辈都是生产、销售永定的特产“日升”牌烟刀而成为一方巨富。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的民国元年(1912年)动工兴建此楼,历5年完成,工程浩大,也被誉为“土楼王子”。当时的革命领袖孙中山和黎元洪都和土楼的主人有深厚的交情。现在人们在振成楼的厅堂内壁,还可以看见民国初年黎元洪总统亲笔题赠的一副对联:“从来人品恭能寿;自古文章正乃奇。”关于这副对联,还有一点特殊的历史意义。因为当时正是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做了83天的皇帝,就在万人唾骂声中,于1916年6月暴死,而永定振成楼也是在1916年全部建成完工。当时人们一方面庆祝振成楼的胜利完工,一方面欢呼袁世凯的暴死。而袁世凯死的时候才50多岁,照客家人的风俗,人生要活到60岁以上才算“上了寿”。50多岁就死的人,在客家人看来还是“短命”的。所以黎元洪总统就在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中,题赠给永定振成楼的对联,是颇有研对性的,主要是教育人要恭和宽厚才能健康长寿,写文章也要浩然正气才能出奇制胜。另外在这个厅堂的左右壁又有对联:“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此之所谓“经”,当然是指儒家的经典著作。这说明土楼人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是非常尊重的。有趣的是,在振成楼的后厅,有一对人们“似曾相识”的柱联:“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其实此联的下半联,乃仿照明朝东林党人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联句制作而成。但仿得很巧妙,更能体现土楼人家的精神风貌。
在永定湖坑镇的新南村,有一座依山临水的风景优美的衍香楼。这座楼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兴建而成的,楼主人苏谷香和他的子孙三代都是好学崇文的耕读世家。向来以“规矩做人,规矩做事”的家训来教育子孙。所以在土楼的大门上有四个横批大字“规行矩步”。而两边的对联是:“积德多蕃衍;藏书发古香。”可见这个衍香楼是十分重视子孙的读书和道德的修养。在进入大门以后,又可以看见一副醒目的大厅对联:“德种旧眉山,当年早肇云扔衍;家传大手笔,此日犹留翰墨香。”
衍香楼给人们留下的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感到这座楼散发着一股浓烈的书香和传统人伦道德的气氛。在楼内还有很多这一类的对联,如“不因富贵求佳地;但愿儿孙做好人。”“种德多随居蕃衍;读书好出口生香。”等等。这都表现了土楼人家高度的文明素质。
客家土楼的数量实在太多,难以统计。现在简略介绍一座最“年青(轻)”的土楼,名为“福盛楼”。此楼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砌石兴建,可惜当时土墙才夯筑至一层楼高,就遇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工程不得不停建。夯好的墙体因风吹雨淋而倒塌。直至改革开放以后,即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开始,又由一批林姓族人在原基础上重新建造,在1982年全部竣工。现在此楼居住了60多户林姓族人,全楼人口约有400人左右。
福盛楼坐落在永定陈东乡岩太村,海拔800多米,是一座直径最大的土圆楼,楼高4层,13米,可以说是一座当代中国人建筑的土楼,楼内也有许多楹联。而这些楹联也都继承了客家土楼的传统思想和风格。如此楼的大门联就是“福田广种;盛德大来。”而在楼内厅堂上的一副对联是:“福地风和仁是里;盛堂景聚德为邻。”
以上所列举的都是一些固定的永久性的对联,至于应时的临时性的对联,那就更多了。如每年的春联、各家各户的喜庆联、风光名胜联、喻理联、寿联、哀挽联等等,真是不一而足。还要顺便提一下,客家土楼各种临时性的对联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用毛笔书写的习惯。几乎每一座土楼里,都有几个书法高手。所以直到现在,客家土楼也许称得上是继承中国传统的书法文化的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