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梅州华侨博物馆首任馆长:为了华侨历史不被忘却

2011年09月25日 12: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梅州华侨博物馆首任馆长:为了华侨历史不被忘却
梅州市华侨博物馆外景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梅州9月25日电 题:梅州华侨博物馆首任馆长:为了华侨的历史不被忘却

  作者 唐林珍 邓雪华

  “建立华侨博物馆,全面展示华侨在海外的奋斗史、生活状况等,铭记华侨的历史,这就是我们建立华侨博物馆的初衷。”广东梅州市华侨博物馆首任馆长侯鸿忠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梅州市华侨博物馆建于1997年,是广东省较早建成的华侨博物馆,至今已有10多年历史。华侨博物馆占地5000多平方米,楼高6层,共有31个展厅,布设了美国、加拿大、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属展厅,“馆内藏品丰富,既有文献资料又有实物,走进这里,你可以清晰地了解梅州华侨的发展史。”侯鸿忠说。

  梅州是著名的侨乡,有300多万华侨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众多华侨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功。功成名就后,他们不忘祖国和家乡,通过种种方式进行回报,“华侨博物馆本身就是侨胞对家乡桑梓情深的一个见证”,侯鸿忠说,华侨博物馆的建设得到了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的热烈支持,“曾宪梓捐了150万人民币,田家炳捐了100万,曾沐彬捐了200万,熊德龙捐了100万。”

  除热心捐建华侨博物馆大楼外,海外的华侨、港澳台同胞们还热心捐赠藏品,“馆内很多珍贵的藏品都是侨胞们无私捐献的”,侯鸿忠说。在曾宪梓个人事迹展厅,一部老缝纫机格外引人注目。侯馆长表示,这部缝纫机是曾宪梓所捐赠的,这是他发家的见证,当年他就是利用这台缝纫机缝制领带,并成功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然后一步步走向世界领带大王。

  “为了激发海外华侨帮助我们收藏见证历史的物品的热情,建馆初期,我们常常满世界跑,拜访各地华人社团,通过他们,我们的藏品在不断丰富。”侯鸿忠说,老一辈华侨的捐赠热情十分高涨,他们为华侨博物馆捐出了很多珍贵的藏品,“几年前,一位在马来西亚的梅州籍华侨,专程回到梅州,一口气捐了10件珍贵的藏品给华侨博物馆”。

  据了解,梅州华侨博物馆建成10多年来,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0多万人次,也成为了联系当地人和华侨的一根纽带,“从2000年起至2007年,华侨博物馆每年都和侨务局联合举办海外青少年夏令营和冬令营,组织海外年轻一代的华侨回到家乡梅州,参观华侨博物馆、深入梅州当地生活等,增加了他们对故乡梅州的了解,也加深了他们对家乡的感情。”侯鸿忠说。

  2007年,侯鸿忠被调到梅州市中国客家博物馆任副馆长一职,暂离了华侨博物馆。2010年3年,华侨博物馆正式并入中国客家博物馆,侯鸿忠又再次接管了华侨博物馆,这让他感到很高兴,“华侨博物馆归并中国客家博物馆应该是件好事,因为中国客家博物馆的影响力大,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加。华侨博物馆并入成为其中一个分馆后,能享受到更多资源。目前,我们正计划对华侨博物馆建筑大楼全面翻新,同时还将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对藏品进行重新布展,也会继续举办一些类似海外青少年夏令营的活动等,进一步扩大华侨博物馆的影响。”(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谢萍】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