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陈季良授海军上校衔,获“三等宝光嘉禾章”。1923年,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1925年2月,升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兼任厦门警备司令。1929年,陈季良升任海军部常务次长,仍兼第一舰队司令。
“七七”事变爆发后,侵华日军在华北扩大战争的同时,又积极筹划进攻上海,实行南北夹击,妄图3个月灭亡中国。7月11日,日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中将率“出云”号旗舰驶入黄浦江,随后其他日舰陆续抵沪。同时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增调兵力,大搞军事演习,随时准备挑起战端。当时在长江中上游的九江、武汉、宜昌、重庆等地还游弋着日舰70余艘,陆战队员7000余人等诸多军事力量。
那时,中国海军共有舰船57艘,连小艇算在内,总吨位不过6万吨,不及日本海军的1/25,且多半是超期服役的旧舰。更要命的是,中国海军还处在四分五裂、各自为政的状态。
中国海军自知只能把长江作为布防重心,一旦海疆有警,舰队集中长江,封锁出海口,消灭长江内的日本军舰,而后相机往近海推进。为阻挡日寇进犯南京,中国海军选择在江苏江阴一带构筑阻塞线,并在江面最狭处(宽仅1.25公里)的“江海门户”设防。
1937年8月11日下午,蒋介石亲自打电话给海军部长陈绍宽,下令海军执行封江任务,防止敌舰以突击方式直抵南京。陈季良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江阴封锁区总指挥。8月12日,陈季良率部抵达江阴,开始了悲壮的沉船封江行动。8月12日,中国海军在长江的江阴段江面上,以12艘老舰艇、23艘商轮、8艘趸船和185艘民船及大量石方筑起了第一道江阴阻塞线;接着,又将当时中国海军序列中吨位最大的“海圻”号等四艘老舰沉入江中,于第一道阻塞线后构成一条辅助阻塞线。接着,又征用了“公平”、“万宰”、“泳吉”等三艘民轮沉入封锁线,在镇江、芜湖、九江、汉口等地缴获的日籍趸船也先后被拖到封锁线凿沉。海军部又请行政院训令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各省政府紧急征用民用小船盐船185艘,满载3094万方石子沉入封锁线的空隙中。然后,中国海军在阻塞线外侧敷设水雷区,主力舰则驻扎内侧,构成一道严密的封锁线。海军部还在阻塞线内外布设水雷,在江岸构筑炮台,架设舰炮,组成火力网。由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统率轻巡洋舰“平海”、“宁海”、“逸仙”、“应瑞”为第一梯队列阵封锁线内,以第二舰队驱逐舰“建康”号,炮舰“楚有”号为第二梯队巡弋于南京下关一带,监视和保卫这一国防堡垒。
从8月16日起,日军出动飞机临江上空侦察,企图炸开水上通道。在没有任何空军力量支持的情况下,陈季良率中国海军第一舰队的4艘战舰与日本300多架战机、70多艘军舰,浴血战斗了两个月,击落敌机20多架。这场惨烈的江阴海空战,被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法尔肯豪森称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最惨烈的海空战”。
中国海军主动出击,使日军大为震惊,决心对中国海军进行报复。9月22日上午,日本海军联合航空队首批30余架攻击机和战斗机袭击江阴,轰炸中国海军第一舰队。此次海空战持续2个小时,战况惨烈。中国海军击落日机3架,击伤8架,阵亡 6人,伤30余人,“平海”、“应瑞”两舰受伤。23日,日军出动73架飞机,分两批向中国舰队发起进攻。“平海”、“宁海”两舰在经过顽强的浴血奋战后被击沉。
在“宁海”、“平海”两舰被炸沉后,陈季良移驻“逸仙”舰,并挂出司令旗继续指挥战斗。9月25日上午,日军出动9架飞机对它进行猛烈轰炸。“逸仙”舰用仅剩的99枚空炸榴弹进行还击。令人称奇的是,舰首150毫米主炮还击落了2架敌机。在战斗中,“逸仙”舰也被击中,舰上官兵牺牲14人,重伤6人。官兵们劝陈季良快撤,陈季良喝道:“不!我们还剩十几发炮弹,我们要和敌人拚到底!”激战中,“逸仙”舰再次中弹,舰身左倾、舰首炮与舰尾炮都被炸毁。陈季良被弹片击中腰部,血流如注,摔倒在甲板上。他忍着巨痛,果断地下命“逸仙”舰抢摊。敌机见“逸仙”舰无力还击,就超低空飞行,继续轰炸“逸仙”舰。陈季良顽强地站起来,大吼一声:“中国军人最好的归宿,就是与敌人战死在最后一刻!”他拔出手枪与敌机对决。陈季良将军的精神感染了全舰官兵,大家从血泊中顽强地站起来,用手枪、用步枪与敌人血战,直到所有的子弹打光。“逸仙”舰因中弹多处,舱内大量进水,最后沉没江中。
负伤后的陈季良依然不下火线,继续移驻“定安”舰,再次升起司令旗,指挥与敌作战。有人劝告他说:“挂司令旗暴露目标是很危险的。”可陈季良早已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他说:“司令旗在,中国的舰队就在,对敌是蔑视,对自己的人是个鼓舞。”
在保卫江阴封锁线的战斗中,陈季良率领的海军第一舰队将士,不畏牺牲,与敌浴血奋战,显示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英勇气概。陈绍宽曾撰文写道:“我们弱小的海军凭着什么能使敌机无法完成他们的任务呢?……那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海军今日为民族牺牲了,在未来,他将为着民族而建立起来!” 蒋介石为海军特命颁奖,称此种破釜沉舟之决心殊为可贵。
江阴海空战后,陈季良晋升上将,仍担任海军部常务次长兼第一舰队司令要职。1938年1月,国民政府决定撤销海军部,改设战时海军总司令部,并重新编组了第一、第二舰队。编组后的第一舰队司令仍由陈季良担任,司令部设于“民权”炮舰上,负责武汉下游防务。1938年7月,武汉保卫战打响,陈季良率领的第一舰队在武汉附近又与日寇展开激战,再次付出巨大牺牲,其中“中山”舰在金口的抗敌壮举,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1939年1月,陈季良因战绩显著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记功一次。
1945年4月14日,陈季良在重庆万州病逝,终年62岁。1945年5月25日,国民政府追赠陈季良海军上将军衔。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丽】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