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集《倾城之恋》被批注水加长有"铜臭味"(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剧集《倾城之恋》被批注水加长有"铜臭味"(图)
2009年03月31日 11:05 来源:天天新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张爱玲的2万多字小说《倾城之恋》近日被改编成了34集的同名电视剧,正在央视8套热播。这部由“金牌编剧”邹静之执笔,陈数、黄觉主演的电视剧因“注水”而引起众多“张迷”不满:原著中的旷世绝恋似乎有些“跑偏了”。

  剧情 跑偏了

  “倾城”成了《京华烟云》?

  将张爱玲一篇2.8万字的小说扩展成为34集的电视剧注定是一桩备受争议的“笔墨官司”。34集的《倾城之恋》究竟添了哪些“枝节”来扩充了剧情呢?

  “咬文嚼字”扩充内容

  在张爱玲原著的开场中,主人公白流苏离婚已经七八年,带着唐家付给的大笔“分手费”,在娘家过着看哥嫂白眼的日子。媒人徐太太的到来,把范柳原送到了她身边……

  而在电视剧《倾城之恋》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倒退了近十年,从白流苏待嫁说起。簪缨世家白府家道中落,与暴发户唐家结了亲,六小姐白流苏开始了与纨绔少爷唐一元的婚姻生活——这一部分在整部电视剧中占了近一半,不禁令人疑惑:故事的重心是不是有点“跑偏了”?

  此外,男主人公范柳原的故事也被重新挖掘,根据原著中仅有的线索,电视剧丰富了范柳原的生活——出生富贵却因私生子的身份被迫流落街头,险入黑帮,最终拿回属于自己的财产,过上了贵公子的生活,从此一掷千金,风流快活……

  电视剧如此胆大心细地“揪”出原著字里行间的每一条线索进行扩展加工是否有必要呢?编剧邹静之始终坚持,《倾城之恋》里的头绪和枝蔓特别多,“每句话都是一条线索,每张面孔都是一个人物。张爱玲写的小说只给我们留下了一粒种子,我没把它当瓜子嗑了,而是让它变成新的生命”,对原著如此坚定自信的把握,让人几乎无法质疑这部经过“改头换面”的大戏。

  对此,上海戏剧学院影视编导专业的包磊老师从影视改编的角度肯定了邹静之的工作:“小说可以细细品味,反复琢磨,而电视剧是一条射线,过去的每一分钟都在成为记忆,小说里可以含蓄的部分在电视剧里面一定要说明白。况且,电视剧的受众群体各式各样,如果交代得过于晦涩,会影响故事的读解。”不过,他也对将2.8万字的小说改编成34集的电视剧提出了异议,“2.8万字不过是一集半的容量,编剧却写了34集,显然过头了,让人嗅到铜臭味,毕竟多一集的戏就多了一集的收入,邹静之也不能免俗”。

  新添角色能否补充剧情

  除了根据小说伏笔扩展剧情外,电视剧《倾城之恋》的改编还有一项“大工程”——新添人物,范柳原的初恋情人洪莲。洪莲与范柳原之间有一段令人扼腕唏嘘的爱情,洪莲的死导致范柳原变成了一个游戏人间、放浪形骸的纨绔公子。如此改编,会不会破坏了张爱玲原作的魅力呢?

  包磊认为,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综合体,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自有他的轨迹和道理。如果把剧中人物的性格简单化,就会引发脸谱化的戏剧审美危机,电视剧的叙事容量允许创作者进行这样的铺陈加工,“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这些‘新编故事’的水平如何,如果失去张爱玲作品的风骨,就成为狗尾续貂的翻版了”。

  “张学”专家陈子善教授认为:“改编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对于一般观众或没有读过原著的人来说,适度交代人物和背景是有必要的,但不能过头。”

  战争场面喧宾夺主

  《倾城之恋》之所以“倾城”,在于一场战争。小说里,张爱玲大笔墨地描绘了1941年香港沦陷的战争场面,以此来凸显范白之间的“另类”爱情,原著中写道:“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颠覆了。”

  电视剧中,战争的“影响力”被无限扩大,编导用大量的轰炸以及哀鸿遍野的场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香港沦陷的战争场面,白流苏和范柳原在战争中一次次的离别与相逢仿佛成了一部中国版《乱世佳人》。剧中,白流苏在等待范柳原之余,还经常保护、照顾因战争失去双亲的孩子等——她俨然变成了《乱世佳人》中的斯佳丽或《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有观众指出:“这本来是一个很市井的爱情故事,如今立意定得太高,让人不知所措。”

  对此,陈子善教授肯定了编剧的专业水平,但他认为20集就差不多了,34集有些“过度发挥”:“基调没有把握好,《倾城之恋》其实讲述的是‘一场战争成就了爱情’,但现在却变成了一场抗战戏,同类抗战剧有很多,我们何必非要看《倾城之恋》呢?”

  专家指出,战争场面的浓墨重彩明显是为了打造“视觉盛宴”,其实没有必要。包磊表示:“在影视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导演‘无技不用其极’。这个剧的改编基本忠于原著,水平也不错。但张爱玲的小说像铅笔淡彩,有点俯视众生的超然气质,这与电视剧中的浓墨重彩相矛盾。不论怎么改编,《倾城之恋》必须要有张爱玲的味道,否则就是‘挂张爱玲的羊头’,卖‘通俗故事的狗肉’了。”

  人物 跑偏了

  自私主角“矫枉过正”?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张爱玲早早地给范柳原和白流苏设定好了性格。小说中,范柳原爱上白流苏,“不过是他习惯对女人说情话而已”;白流苏追随范柳原最大的出发点是想要在娘家人面前争口气。然而剧中的主角似乎偏离了张爱玲的设定,一个成了痴情公子,一个变得端庄贤淑。

  白流苏变成大家闺秀

  有观众认为,白流苏应该有点小家子气,说话刻薄,心里总在算计着别人。这几点都可以在原著中找到佐证:小说开篇,白三爷与流苏之间有一段围绕着流苏与唐家离婚之事的对话,张爱玲对白流苏的描写尽是“冷笑道”、“气得浑身乱颤”等,对话中也尽显白流苏的刻薄,如“你们死了儿子,也是我害了你们伤了阴骘”等。不少观众认为,在2005年的话剧版《新倾城之恋》中,香港演员苏玉华扮演的白流苏最贴近原型。

  在电视剧中,白流苏却变得大气、端庄,俨然成了《京华烟云》里的姚木兰。对此,编剧邹静之表示,拍板让陈数来演白流苏的原因正是看中了她“端庄大方的气质”,并认为白流苏该像她那样“没有风尘气”。

  虽然这个定位受到了一些观众的质疑,但大多数观众还是认可了陈数的表演,认为她能表现出旧上海女子的风情。陈子善教授也认为陈数在形象的把握上非常到位,是全剧的一大看点。

  范柳原痴情有余放浪不足

  在初识范柳原的白流苏眼中,他是一个擅长对女人说情话的贵公子,因而对他的话并不全信——她能看出范柳原的纨绔,是因为她的人生阅历;而范柳原能捉住白流苏的软肋最终使其就范,可见也是情场高手,正如白流苏所言:“你最高明的理想是一个冰清玉洁而又富于挑逗性的女人。如果我是一个彻底的好女人,你根本就不会注意到我。”可见,他俩的爱情针锋相对、见招拆招。

  然而,在电视剧中由黄觉饰演的范柳原似乎痴情有余,放浪不足。初恋情人洪莲的加入使得观众对范柳原的第一认识全部停留在了他的深情上。有观众认为,黄觉扮演的范柳原和陈数扮演的白流苏一样,“太正了”。

  风格 跑偏了

  邹静之“混搭”张爱玲?

  邹静之下笔一向有其独特的风格。从影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五月槐花香》等到话剧《我爱桃花》、歌剧《夜宴》,其行文风格可谓独树一帜。作为一名地道的北京编剧如何把握原著中的南方情致? 

  陈子善教授认为这不是南北差异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北方编导创作南方戏肯定会打点折扣,其实不然。丁黑是个北方导演,但他执导的电视剧版《长恨歌》就很有上海味道,比关锦鹏的同名电影到位得多。”但是,陈教授也不否认邹静之在潜移默化中将《倾城之恋》打上了自己的烙印,“这会让演员的发挥很有限,因为‘改编’一旦成了‘改写’,旷世绝恋就变成了一个通俗故事”。

  在剧中的人物关系安排上也明显带有邹氏风格。比如,白家七小姐宝络在原著中与白流苏并无很深的姐妹感情,在电视剧中,两人成了推心置腹的密友。在邹静之以往创作的电视剧中,女主角身边总有一个情似姐妹的丫鬟,如《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杜小月的贴身丫鬟杏儿,《康熙微服私访记》里宜妃身边的小桃红。宝络这一人物的设置显然也出自他之手。

  邹静之结合原著指出:“白家上下那么多人,难道没有一丁点温情吗?如果她们姐妹之间感情不深的话,白流苏夺走范柳原能让宝络心生怨恨吗?故事的矛盾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实习生|徐雯怡| 新报记者|王晨|文

【编辑:程娟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