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京的人生之路画上了句号,但作为央视播音主持人队伍的领军人物,作为担任《新闻联播》长达20多年的主播,不少人认为:罗京的病逝不止是一个个体生命的消失,而是一个富有隐喻意味的昭示,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昨日,本报记者在北京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喻国明。而和这位被国内传媒界誉为“媒介军师”的教授的话题,也是从罗京的去世开始谈起的。
“《新闻联播》节目酝酿变化与罗京逝世没有关系”
记者:您认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变化,跟罗京的去世是否有关系呢?
喻国明: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罗京去世是预示《新闻联播》一个时代的结束、终结。但是,这样说并不是很准确的。我们知道,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一直都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产品,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是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老百姓的要求,社会的转型等很多因素来做出一个相应的调整、改革和发展。并不会因为一个著名主播的辞世,而发生什么样标志性的事情,如果硬要说有,只能说是时间上的一个巧合。
会改革,但是不会“脱胎换骨”
记者:在我国现有的新闻体制下,是不是说,《新闻联播》即使要改革也只能是“变脸”?能不能来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
喻国明:这样的一个大的变化,像你说的“脱胎换骨”,目前还很难达到。但是我们可以达到一种“小步快走”的状态,我在很多场合说过这种改革方式,就是:在节奏方面,在方向方面比较稳定,比较持续地进行一种小步变化的积累。《新闻联播》这种新闻节目已经具有很大的品牌价值了。那么,它的变动改革,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一些元素的调整,某些角色的强调,某些功能的一些偏重等等。
现状: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记者:具体会调整哪些元素,强调哪些角色,偏重哪些功能呢?
喻国明:这个还正在探索中,目前我也不好说,但是肯定是会向着更加开放的形势转变的。罗京被称为“冷面小生”,为什么?因为节目形式要求他不苟言笑。他的压力非常大。我们必须承认,《新闻联播》一直以来是一个传达政令的领导者,但是,现在来看,我们可以把这个代表主流价值观的节目做得亲民一点。这个方面,观众的期望值也很高。
记者:具体的各种报道比重有一个大致的标准吗?
喻国明:具体量的比例还没有确定,改革肯定会遇到很多阻力。但是现在确实是面临着“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状况。
改革不是因竞争激烈 央视仍一家独大
记者:央视这次决议改革新闻节目与地方卫视竞争激烈有关吗?
喻国明:不能说一点关联没有吧!但是真的是没太大关系。的确,现在各卫视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央视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它不可撼动的影响力仍然是有目共睹的。
记者:举个例子呢?
喻国明:你看,我们可能会说,呀,湖南卫士的娱乐节目做得很不错,但是作为中央电视台,它的市场份额、广告价格仍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用一个数字来说明:近期全国的卫视广告份额都在下滑,但是央视还是增长了百分之二十,这个很说明问题。 记者韩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