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摩托车
美国与加拿大交接处一边陲小镇,一天一名中年男子骑着摩托车过境,车后驮着一箱沙子。边境警察将他拦下,询问箱中所为何物,男子回答是沙子,警察检查完毕随即放行。就这样过了一年,中年男子每天都会驮着一箱沙子过境,终于有一天,警察恼怒了:“你实话告诉我我绝不抓你,你是不是在走私,到底在走私什么?”男子考虑了五秒钟,答道:“摩托车”。
这也是人们对待娱乐人物的心态,就很像愚蠢的警察,总觉得神秘,总是在盯着莫须有的一处并为之癫狂。我们对着MSN、QQ、微博一整天之后根本无暇专注于某人,充其量只是看看娱乐首页都有谁在“跳梁”。冯德伦在这一点或许吃了些小亏,他不愿每走一步就摆堂设宴诏告天下,这对他来说还不及与场地租用商讨价还价实在得多,他只希望每过一段时间自己都有些前进,比如观众的一句“这次你拍的《跳出去》确实比《精武家庭》好看了很多。”
冯德伦一类人很容易跳进自己为自己划出的麦田圈,这种喜欢将自己闷在家里但又不觉得“闷”的宅者很多时间都在拧巴顺其自然究竟要怎么个顺法,主角活着还是死掉更容易振聋发聩那些银幕几米开外品着香蕉奶棒的爱哭的人,当然这是私下的事情。 他说自己目前还没有“风格”可言,他的电影有可能被认出是冯德伦导的,但不排除朱德庸、刘德华、郭德纲,或者艾德•伍德……
天下大同
千真万确,每个人都曾对着好莱坞大喊:I have一个dream!电影之于好莱坞,就像相声掉进天津卫一样,每个人都知道“柳活”、“砸卦”是什么东西,每个人都可能是深藏不露的剧作家。住在好莱坞的日子,不小心就入了戏。某一天,冯德伦随便找了一家Coffee bar坐下喝东西,跟服务生聊了几句,对方突然俯身过来透露:“其实我是一名演员”,说完转身继续工作,这多少让冯德伦有些好奇。不止如此,过了几分钟,收银员将一叠纸摔在吧台上,对着那位正在打咖啡的服务生大声喝斥:“剧本就不是这样写的!”他是编剧,客串了一下收银员……冯德伦突然发觉自己被印在了胶片上,以为是真实生活,却被摄像机收入镜头,这样的日子刺激有趣。
混好莱坞冯德伦收获不少,除了美国人说出“That’s all”时的嘴脸,他还利用充分的无聊时间学会了各种抬高身价的戏法——比如语录标示——比周董的“哎哟,不错哦”以及某个魔术师的“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早了不知多少年。
然而电影是不能唬人的,两件事情使冯德伦乖乖拍起好电影:拍《跳出去》期间,剧组去距离上海八小时车程的某农村取景,本来已经与一户人家的男主人谈好了价钱,租用他家院子拍摄,不料拍摄过程中一个女人突然杀了出来挡住镜头阻止拍摄,理由想必是轨道、补光灯等大型设备妨碍了她的家禽散步之类的,实则就是渴望加些租地费用。一面工作人员与“包租婆”交涉,另一面冯德伦安排再架起几架机器到对面去,以将“包租婆”引开拍摄场地,不料“包租婆”完全认得清楚哪个机位正在拍摄,始终盯着主机位不放,最终只得花钱免灾。就像费劲心思将片中的张雨绮扮丑一样,冯德伦为基层人民的专业性伤透脑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