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新京报》:于丹王朔有共同的悲哀
2007年03月28日 10:28 来源:新京报

  上星期参加了一个电视脱口秀录制,话题是于丹。去之前想得很好,以记者身份,说点采访易中天的故事,再以曾是北师大艺术系学生的经历,说点于丹老师走上百家讲坛之前,在师大讲坛上的趣事,接着分析一下《百家讲坛》,分析一下电视传播和公众需要之间的关系。没想到一到现场,主持人和另外的一位嘉宾,一人分别手拿一本《论语心得》、《庄子心得》,一边翻看一边逐字批驳:你说这上一段和下一段有联系吗?显然此时此刻,他们已经自动选择好了反方立场。

  所谓的反方,代表的倒不一定是他们自己,而是网络上反对于丹的那些人。据说他们所说的话不过是网上言论的十分之一,但已经足够让有理性的人胆战心惊。比如说:“课堂上怎么能用分享心得?”再比如说“宁愿《论语》没有人知道,也不能被这样歪曲。”这种高度情绪化的武断言论,说起来过瘾,播出去火爆,但是又对帮助公众理性地认识一个文化事件有什么积极的帮助呢?于丹红到如今,把她当做娱乐人物爆八卦的报道的报道越来越多,大家忙着给她起绰号、忙着挖掘她的出身,忙着用耸动的标题去吸引无知公众的眼球,反倒是真正从文化现象角度去讨论她为什么要这样解读论语,又为什么会引起这样反应的理性分析越来越少,少到几乎没有。易中天最火的时候,到厦门去采访他,问到他怎么看帖吧里那些讨论他的帖子,他说,他看着那些言论,觉得和自己已经没多大关系了。易中天到了后期,和媒体的采访每次都变成一种语言游戏;最近看于丹接受采访,也有这样的趋向,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关系弄得如此拧巴,不知是谁的问题。

  最近一个最受媒体欢迎的人物是王朔。我所任职的周刊是第一个采访王朔的,后来采访王朔的媒体越来越多,方向却出奇地单一,逗着他骂人,结果现在他老人家的公共形象就是一个头爆青筋的“丑陋的中年人”,没人关注他所表达出来的知识分子在现下时代的精神痛苦,也没人关注他对这个时代的观察。看客们更爱听他说谁谁谁请徐静蕾吃了几顿饭,为什么导演和女演员总是容易有一腿。某种意义上,王朔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诚实的人,他坦然承认自己吸过毒,承认自己和包括有“才女”之称的某女演员之间的关系。然而没有人能理解他的行为在探询生活和个人精神的更高的可能性方面的意义,他的诚实最后在公众眼中不过成为“贵圈真乱”的另一个注脚,或是简单地觉得他是在为《我的千岁寒》进行炒作。

  不知道这是不是时代的悲剧。(马戎戎)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