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国产影视剧需要“养”
2008年09月17日 17: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揭秘“中国好莱坞”影视剧群众演员的生存状态 被誉为“中国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由于影视基地规模宏大,前来拍片的剧组多、明星荟萃,在短短几年里已经成了中国拍片最多的地方。一些原先在“长影”、“北影”、“峨影”、“珠影”的群众演员和全国各地的追梦人,迅速聚拢横店。据不完全统计,在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注册的“横漂”有3000多人,其中初中毕业的人占了50%,高中或中专毕业的占了40%,大专以上的有10%。 “横漂”中,有的来自磐安、温州等浙江省内的各县市,更多的来自外省市。走近每一个剧组的拍摄现场,都可能听到夹杂着河南、河北、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广东、福建等地乡音的普通话。他们或者独自成行,或者结伴成群,每个人都带着美好的憧憬闯横店。这些人很快在短期磨合中认识了自己,并且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适应的,留在了圈内,不能适应的,退到了圈外,但退出的也还是选择了留在横店。因为这里充满了机会,进横店集团下属的工业企业或委托加工的卫星企业工作不难,进横店影视城的服务性企业也可以。如果有些许积蓄,要独立门户开店摆摊做生意也行。在这种双向选择中,留在了横店影视圈内的人,便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横漂”。 现实中的临时演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 中新社发 杨慧峰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
中新网9月17日电 长影集团副总裁、导演韩志君说,他上世纪80年代进长影,当时长影的小白楼里,每天都住着十五六个作家在一起修改剧本,艺术创作上精益求精。香港《大公报》9月17日发表评论文章《国产影视剧需要“养”》说,今天,这种精益求精、真心琢磨的文化责任感还有几位电影人能够做到?还有谁愿意像养小白猪一样“养”电影呢?缺少积累、作品虚假、制作粗糙、行为浮躁,才是影视剧不出精品的主要原因。(
文章摘录如下:
虽然影视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可这种所谓的“黄金认同”,是业内人士的“王婆卖瓜”,老百姓根本不认。举个例子,这两天百花奖电影节正在大连开幕,调查显示,对评选结果,某某影后、某某影帝,绝大多数观众都没有参与,也不关心。缺乏群众参与的评选还能叫“群众电影节”吗?获奖的经典作品,观众都闻所未闻。影视“发达”到如此程度,观众都来不及欣赏,你说这样的经典还有什么意义呢?
最能证明经典作品匮乏的就是电影《喜盈门》的久演不衰。据报道,“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群众最喜爱的农村题材电影”评选近日揭晓,《喜盈门》等十部影片获此殊荣。可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电影文化在以超音速发展,而引领农村文化市场潮流的竟还是二十多年前的“文化旧船票”——《喜盈门》。
有人会说,这部电影的艺术水平太高了。是的,这部电影的确创下了当年观众达5.7亿人次、新中国观影人数最多的纪录。导演赵焕章回忆说,“影片在上海放映时,观众的笑声在四五十次;到了济南,笑声是七八十次;再到烟台,笑声达到一百多次;到了县城平度,笑声是一百二三十次;真正到了农村,笑声是一百七八十次了”。可现在的制作水平和科技水平比过去高得太多了,导演的水平和演员的演技更高,为何反而达不到这种“历史高度”呢?个中凸显的正是影视精品意识的萎缩。这些年在影视创作数量上达到了突飞猛进,可这种“猛进”连就曾经的历史高度都不能突破,这种的发展还有什么意义呢?
笔者曾看过一部《阁楼小屋》的韩国爱情剧,情节自然、单纯、画面干净、高雅、纯净。而看看我们的影视爱情剧,不用看就能猜出下一集的情节,画面粗俗,明显有粗制滥造的痕迹,有的还屡屡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台词。再联想到一哄而上的“皇妃系列”、“帝王系列”,以及恶俗炒作,影视创作精力屡屡在这些方面不遗余力,观众当然不想看。
长影集团副总裁、导演韩志君说:“农村题材影片缺的不仅是钱”。我认为,影视剧眼下缺的也不是钱,而是真心、真诚和耐心。韩志君说,他上世纪80年代进长影,当时长影的小白楼里,每天都住着十五六个作家在一起修改剧本,艺术创作上精益求精。有时,全厂一年甚至只打磨一部农村电影。一部农村戏里有一头小花猪,开拍时,小花猪还是一头小猪崽,拍到后期时,小花猪已经长成了大花猪。剧组没有办法,只好找来一头小白猪,化装成“小花猪”继续拍摄。
今天,这种精益求精、真心琢磨的文化责任感还有几位电影人能够做到?还有谁愿意像养小白猪一样“养”电影呢?缺少积累、作品虚假、制作粗糙、行为浮躁,才是影视剧不出精品的主要原因。(雷振岳)
【编辑:刘雨生】
相 关 报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