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女心理师》编剧:通过别人的故事 观照自己 疗愈自己

《女心理师》编剧:通过别人的故事 观照自己 疗愈自己

2021年11月30日 00:38 来源:北京青年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女心理师》正在优酷热播 编剧朱历接受采访

  通过别人的故事 观照自己 疗愈自己

  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今年5月,最新发布的《2020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显示,2016年19.8%的受访者认为做心理咨询是软弱的表现,2020年仍持有此观点的人仅占比2.79%。由此,也使得《女心理师》从开拍即备受关注。

  电视剧《女心理师》正在优酷热播,该剧改编自毕淑敏同名原著,由柯汶利导演,杨紫、井柏然、王嘉、菅纫姿等人主演,讲述了女心理咨询师贺顿在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疗愈他人的同时也获得自愈的故事。

  《女心理师》总制片人郭峰说,希望观众在完剧后发现自己或身边人有类似的问题时,可以积极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不再畏惧心理咨询。而这也是编剧朱历对毕淑敏深表佩服的原因的:“原著小说是十多年前写的,我觉得更了不起。十多年前毕老师就涉猎这方面的内容,她想通过这本小说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这也是小说打动我的地方。”

  做了很多准备

  但最初写时仍觉得崩溃

  朱历透露,自己读小说时被深深感动,可是改编时却可谓困难重重。说起其难度,朱历表示首先是时间,毕竟小说是2007年出版的,“经过这么多年以后,这个行业无论是从业者,还是行业规则都越来越规范了,小说里面能做的事情和行业现状,与现在也不太一致,所以我们需要跟上时代。第二是毕老师写的是2007年那个时代的人物状态,而我们的剧作是要给当下的观众看。每个时代关注的点都不一样,每个时代的人所焦虑和痛苦的点也是不一样,虽然有共性,但是落到一个实际的故事上来说,就有很多的不同,所以我们的改编,最多是做这两个方面的调整,希望跟上时代脉搏。”

  朱历学的是影视戏剧文学专业,心理学对她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为此她补了很多功课,“我住在上海,所以去华师大认知和心理学学院学习,我才知道我了解的心理咨询,以及我对心理学的认知是很片面的。心理学涵盖的部分太大了,心理咨询只是非常小的一块应用。我们还去了毕老师毕业的北师大心理系,采访了一些跟小说女主角贺顿同样背景的心理咨询师,他们不是心理学专业毕业,但考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十多年来一直在做心理咨询的社会流派的。还采访了一些正规经过心理学教育的,包括去国外留学回来的博士。全部采访了一下,大概摸到一个心理咨询师应该有的样子。”

  做了如此多的准备工作,朱历坦承她一开始写的时候仍然落笔生涩,“尤其是写最初十集的时候,我觉得我非常难推进,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当时写的一个策略是我把自己当成一个心理咨询师去表演,我去揣测大概她会怎么做,结果特别失败。因为我完全不知道一个职业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在咨询室里用什么口气、什么语言、什么技巧去跟来访者沟通交流,我完全做不到。我经常写完‘贺顿:’就停下了,不知道她该说什么,不知道她面对这些来访者有什么态度,是笑还是不笑,应该问什么问题,这个时候我只能停下来。”

  后来朱历改变了策略,“我老实一点,做一个编剧的本分,我就是一个写故事的,我把故事写好看了,剩下专业的部分交给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们有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团队,我会请教他们,现在有一个来访者是这个样子,如果是你,你会找到什么样的切口、说什么样的话?慢慢地,我大概知道贺顿应该怎么说话了。心理学这个大门一打开,你会发现这就是一个汪洋大海,包括心理咨询师都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写完这个剧后,他们希望我考证,但是我觉得我考不出来,因为这个是需要非常系统的学习的。”

  戏剧性和真实性的平衡

  是不停拉扯的过程

  谈及心理咨询师顾问团队对她的剧本专业性的帮助,朱历表示“特别多”,“最简单的是称‘来访者’而不是‘病人’,这个是最基本的。此外,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和来访者进行沟通交流,来访者应该说的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说和我的老公、我的男朋友有什么问题。第三,咨询师和普通的医生,或者警察查案子是完全不同的,咨询师是在咨询室里等待你走进来,他不是主动跑出去给你拉进来的一个角色。”

  另外,朱历还举例说有一些事情不是心理咨询师该做的,“比如说现在咨询行业有一个规范,你如果是在咨询的过程当中真的遇到了那些有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心理咨询师应该先给他建议去正规的精神科进行更专业的治疗,因为心理咨询师没有处方权。随后,心理咨询师配合精神科大夫做心理疏导,这两方面都应该有,所以,我们的心理咨询师的英文的名字才叫Psychologist,而不是psychiatrist。这两个词非常清晰地定位了两个领域。我们在写剧本的时候,要严格遵守行业里面对于心理咨询师这个定位,不能任意扩大他的效能或者是扩大他工作的范围。我们希望通过一个正确的模板让大家认识到,原来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是这样的,他处理的事情是这样的。其实是我们希望能够达到的一个目的。”

  至于如何平衡剧本故事的戏剧性和心理师的真实性,朱历说这是一个拉扯的过程,“编剧是负责故事好看,怎么有戏剧冲突,职业顾问是纠正你这些故事中出现的bug。有的事情如果完全按照现实写,就会非常沉闷,我不能一比一完全复原这个现实状态,我们就不断地拉扯,最后大家都认可,认为这个是既没有太大的bug,也非常好看。”

  朱历举例说,剧中有情节是咨询师能够走出咨询室去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当他知道他的来访者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剧里有个来访者有自杀倾向,这种情况下咨询师能不能出去?按照上面说的原则,咨询师是不能出去的,对这个问题,我和顾问老师不停拉扯,他也找了一些专门做危机干预的人去咨询,结果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出去,但你首先需要通知警方;其次,当对方完全依赖于你,给你打电话的时候,咨询师是可以出现在现场的。我们的创作过程是不停调整,找到一个适中的过程,这次的创作过程,让我学到很多东西。”

  让电视剧《女心理师》打破沉闷的另一个办法是制造悬念,朱历说:“在咨询室的部分一定要有悬疑,去写每一个心理案例,每一个来访者都像是一个谜团,来访者并不一定会在咨询室里说真话,很多人会在那里撒谎,隐藏自己真正的问题。我们的主角贺顿本身也有谜团,她有一个到最后才能解决的人生大悬疑,她不停地从来访者身上看到自己,又从自己的身上找到解决的方法,再帮助她的来访者,是这样的非常良性的互动的过程。”

  不过朱历也强调,对于《女心理师》来说,悬疑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包装:“整个破案的过程是悬疑的手法,但我们想表达的内容和主旨是温暖的,我们希望大家看到这个职业的真实性,通过别人的故事观照自己,找到自己身上的问题。”

  剧的定位是暖心疗愈

  有能力选择就是疗愈的开始

  朱历笑称自己写到井柏然扮演的钱开逸时就会很开心,“我们所有的人都最爱这个角色 ,因为他是最温暖最像太阳的那个人物,看上去好像很‘二’的一个人,你以为他来自完全没有伤害的完美的家庭,其实他也有他的问题。”

  朱历说《女心理师》的定位是暖心疗愈,“所以,我们想通过钱开逸这个角色来告诉大家,任何家庭,任何过往都可能造成你的心理问题,但是,你的人生是你自己可以选择的。钱开逸就是选择了成为太阳,所以,你也可以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你可以选择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疗愈的开始。你认为你有这个能力去选择,那么你的人生就开始不一样了。”

  暖心疗愈也是《女心理师》选择案例的一个标准,朱历笑说现在大家都很累,很多社会新闻都是负面报道,何苦再看一部这样的电视剧?“我们创作的时候是很慎重的,有一些过于尖锐或者是人性特别黑暗的案例,我们就讨论要不要写这个,写这个是为什么?让观众痛苦吗?观众痛苦我们能给解药吗?如果给不了解药,我们为什么要折磨观众?生活是很苦难的,大家为什么这么坚持地努力下去呢?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钱开逸,只是你什么时候让他出来。当你能感受到他的温暖、他的乐观的时候,说明你的心里是有这些东西的,我们只是提醒你,你应该把心里的钱开逸放出来,生活需要有一点点温暖和甜美,这样才可以撑过99%痛苦的时候。”

  在朱历看来,现实主义题材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创作者个人价值观和观念的输出,《女心理师》则是另外一种,“我感觉在写《女心理师》的时候,是很多角色、很多的普通人借助我的创作在叙述他们的故事。作为编剧的我,是退到后面的,我只是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这个时候你要尽可能地把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抽出来。心理师面对很多的人,男女老少、各个社会阶层,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用他们的话语去表达出他们的观点。我们希望引导观众能够观察到自己的内心,观察到自己的情绪,开始去走一条疗愈的道路。”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朱历发现找心理咨询师的以女性为主,“事实上有心理问题的男性也不少,他们不太愿意去接触心理咨询师,我们通过想通过此剧也告诉男性观众,千万不要因为面子、或者是对性别的刻板印象,而回避心理咨询,有问题去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会对你们有所帮助。”

  心理咨询师也是普通人

  最有感触的是贺顿自己的成长

  《女心理师》最终精选出讨好型人格、暴食症、双相情感障碍等10个具有“普适性”“当下性”的心理疾病案例,不仅聚焦了高中生在家庭、学校生活中面临的青春期心理问题,还涉及大量其他的社会热点议题,包括讨好型人格、暴食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对于这些案例,朱历透露说他们前期做了很多的资料收集,“我们会把这些案例里面比较突出的那些问题全部掰碎了重新写个故事,主要是原生家庭、亲密关系、自我成长和自我的关系这三大部分。我们根据实际的故事需求来创作这些案例,基本上是这么处理的。”

  朱历表示,在这些案例中,情感问题与原生家庭是心理问题发生率比较高的,“大家可能会发现情感博主特别热,就是因为大家对于情感、亲密关系会产生很多困惑和问题。另外一个话题就是原生家庭,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会把原因归结为原生家庭,认为坏的原生家庭会带给你很多负面问题,但是你要知道好的原生家庭也会给人带来很多问题。所以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要过什么样的人生是你自己选择的,你可以自己选择的,无论你来自什么地方、发生什么样的问题,你都可以选择一个更好的路去解决你的问题。”朱历说自己很喜欢一位咨询师的观点,“这也是一个流派的观点,是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精神疾病患者和坏人,只是他们选择了以错误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

  也因此,朱历说《女心理师》让她最有感触的是女主人公贺顿自己的成长。“心理师并不是完美的人 ,我们写贺顿这个角色是想告诉大家,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在不停地认知自我、自我调整。贺顿的魅力在于她是一个普通人,把自己当成普通人,你才能理解别人,才能帮助别人,看到自己的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力量。毕老师在原作中也提到过,每个人认知的世界是他自己的世界,和真实的是有差距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可能是你认知的问题,或许你换个角度换个方式,这个世界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子。”

  不敢将《女心理师》定位为职业剧

  所有的编剧都应该关注心理学

  创作《女心理师》的过程让朱历受益匪浅,首先是了解到心理学有着海量的知识量,“如果你假装自己懂,太容易被骂了,心理学的行业发展到今天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有非常多的心理学学派,我只是接触这个领域一年多,我能假装自己是一个从业十年以上的人吗?肯定做不到。”

  也正是出于对心理学的敬畏,朱历说他们不敢将《女心理师》定位为职业剧,“我在写剧本的时候,很难达到一个非常标准的职业剧的规范。因为要照顾到故事的可看性,所以有一些地方还不能完全一比一地恪守这个行业的规律,但是,我一直认为好的职业剧一定是可以兼顾这两方面的。作为编剧,我还没有达到这个功力,这是未来我要多练习的方向。”

  对于写职业剧的编剧来说,朱历认为一定要好好做前期的职业调查,要收集很多资料,“另外,职业剧有它特殊的创作方式,一定要有行业内的人做顾问,而且这个顾问千万不要是出资方担任,不然你无法做到公正。行业剧的人找这个行业做投资,你就没有办法写到这个行业真正真实的东西,一定要客观理性地反映这个行业里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困境,他们的理想和追求。”

  创作《女心理师》给朱历的另一个感触是,她认为所有的编剧都应该关注心理学,“我知道现在已经有很多编剧在关注心理学了,编剧描写人的故事,绕不开人的心理,你要创造一个角色,你必须知道他从哪里来,他的爸爸妈妈是谁,他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甚至他爸爸妈妈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你只有完整地了解这个角色,你才能写得像一个活生生的人。好莱坞很多剧作是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的,我相信未来中国很多剧如果想让大家看得有共鸣,也是一定会切入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知识领域,一定会用到的。”

  文/本报记者 张嘉 供图/思思

【编辑:房家梁】

文娱新闻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