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金球奖佳片《伯德小姐》:与原生家庭和解是一生必修课

2018年01月12日 10:5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一生的必修课:与原生家庭和解

  好莱坞一年一度的颁奖季来临,在刚刚结束的第75届金球奖颁奖礼上,由导演格蕾塔·葛韦格执导的青春片《伯德小姐》一举斩获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西尔莎·罗南也如期获得该类别最佳女主角。

  《伯德小姐》去年12月在北美院线上映以来便成为得奖大热,在烂番茄网站上的新鲜度将近100%。这部讲述叛逆高三少女青春成长困惑的类型片在中国影迷中同样代入感极强,就像是在翻看自己的高中日记,原来中西方少年都免不了一段成为“葬爱家族”的非主流岁月。

  其实,《伯德小姐》的译名显得简单粗暴,原片名《Lady Bird》是西尔莎·罗南饰演的女主角为自己取的昵称,她厌恶父母给自己取名Christine,厌恶住在穷人区的家庭,厌恶管天管地的母亲、老实无能的父亲和游手好闲的哥哥,厌恶自己的家乡——大农村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她羡慕“富二代”同学,对富人区的豪宅垂涎三尺,幻想有一天自己能成为女主人。她有不赖的外貌和身材,她自命不凡,她想考入学费高昂的大城市大学里修习人文和艺术,她对自己与生俱来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氛围感到懊恼,她明丽、张扬、任性,她迫切地渴望成为一只可以“飞走”的小鸟。

  因而,影片始终在展现Lady Bird对自身环境和命运的抗争,女导演将这种对“母体”的抗争相当巧妙地集中着力表现在了“少女和母亲”这对关系上。

  影片开头就是母女俩在车上因听广播而大吵一架,Lady Bird在气头上干脆选择开门跳车,而后无论在商场逛街、早晨煎蛋、收拾房间、讨论初夜……各种大大小小的相处画面里,女儿和母亲都是“好话不会好好说”的主儿,一对话就要吵架,分分钟就要“擦枪走火”的架势,每次吵完各自平静又有些于心不忍的亲情流露,当青春期碰到更年期,大概都是如此。

  矛盾的高潮在考大学这件事上,母亲禁止Lady Bird报考学费昂贵的文科大学,希望她能安分守己地读个家门口的教会大学,相夫教子安度一生。而在Lady Bird看来,考上大城市的大学是自己摆脱穷人阶级的机会,拼了命都要去。当母亲说出:“你根本不知道把你养大我和你爸爸花了多少钱”,Lady Bird彻底愤怒了,她抓起一沓纸狠狠地瞪着母亲大叫:“养大我需要多少钱,你给我写下来,我挣了钱一张支票甩在你脸上!”

  这一瞬间把我们拉回到高中时代,曾在QQ空间给自己取名“追风少年”“月光女孩”的我们是不是也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与家人爆发战争,不顾家人“学会计”“考医生”的建议,毅然写上“哲学系”“法语系”……是不是也曾有过和父母的激烈争吵,以离家出走威胁,毫无理智地说出过,“妈,我其实就是你们捡来的”,“我不用你们管,我欠你们的会十倍奉还”。

  这些大概都是因为生而不属于富贵阶层的Lady Bird和我们,对原生家庭抵触、对成为更高阶层的向往所致。这样的经历之所以能引发共鸣,大概因为这就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类进化里都曾经历过的成长反应。忘记是谁说过,好的电影讲一个故事,让你觉得它发生得有道理,更好的电影讲一个故事,让你觉得它讲的就是时时刻刻发生在全人类身上的事情。如此理解,Lady Bird的成功,在于它精确描述了人们在成长过程里最核心的命题——怎么了解自己的边界,怎么去面对原生家庭。

  影片的第一次破题是Lady Bird和修女的谈话,修女在她的作文里读到那些她描写萨克拉门托的语句,细致动人,感受到了Lady Bird对家乡的真情,而Lady Bird矢口否认:“我对这个地方并没有多少爱,可能就是比较关注它吧。”然而修女却告诉她:“有时候,关注和爱是一回事。”而母亲对Lady Bird生活里大事小情的关注和管束,又何尝不是因为爱。

  片尾,Lady Bird如愿以偿来到了梦想中的城市和学校,却在一场虚无的宿醉过后,怀念起纯朴的家乡,怀念起她第一次开车驶过的公路,车窗外的道路、房屋、暖阳和树。她拨了个电话回家,在答录机里留言给父母,在最后说,你们的女儿Christine。如此点题可见这部电影并不满足于展现成长的烦恼,更有讲破人生宿命的野心。

  类似Lady Bird这样和父母沟通的障碍,每一代人都曾经历。我们正是在一次次“出逃”和碰壁后才明白,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将伴随一生,那些美好力和破坏力,会以不同的面貌一次次出现在日后的生活里,丢给我们去直面,而无论最终我们会以什么样的姿态与原生家庭和解,这都是我们这一生必修的功课。

  我非常喜欢导演让母亲和女儿都去演绎一段开车驶过萨克拉门托的戏,她们开着同样的车子驶过同样的道路和城镇,她们不就是彼此么?纵然,这部青春片或许并不是我们看过的最好的同类型影片,但是在我们近年来诸多奇技淫巧中,《Lady Bird》的存在就像是Lady Bird这个人一样,一点也不惊艳但是那么坦率、真实和难得,更重要的是,我们在里面都看到了自己。 ◎小走兽

【编辑:魏巍】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