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籍女编剧主宰热播剧 揭开她们创作背后的故事
《那年花开月正圆》《楚乔传》《琅琊榜》……川籍女编剧 主宰热播剧
近些年来,电视剧市场异常火热,多部电视剧掀起了收视狂潮,其中,《楚乔传》全网播放量超过420亿,日播量达到了7亿多次,而《那年花开月正圆》
在卫视上播出时,更是连续39天赢得收视冠军,腾讯单平台播放量突破106亿。电视剧能够得到如此多观众的喜爱,剧本的作用功不可没,正因为如此,编剧可谓是影视剧制作流程中的重要起点。
大家知道吗?这两部热播剧的编剧
杨涛、陈岚、苏晓苑
都来自四川,而且都是川籍才女。除了她们之外,还有多位川籍女编剧活跃在影视圈,像《双刺》的编剧乔兵,《琅琊榜》的编剧海宴等等。四川女编剧近年来的表现为何如此抢眼?她们又是如何走上编剧这条路的?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独家采访了苏晓苑、杨涛、陈岚、乔兵多位女编剧,揭开她们创作背后的故事。
她们
都有“文学梦”
走上剧本创作之路水到渠成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四位编剧都不是编剧专业的科班出身,但她们无一例外,都从少年时代开始,怀揣了一颗“文学梦”,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因此,走上剧本创作之路水到渠成。
苏晓苑读大学时,狂读小说,还加入了学校话剧社,并创作出人生的第一个剧本,拿到了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苏晓苑一直致力于文学、影视编剧创作。自1996年至今的20年间,她先后创作了数十部影视剧作品,其中凭借《何处不风流》、《花木兰传奇》、《婚姻时差》等作品先后多次获得省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奖励。
杨涛是复旦剧社的骨干,当年也是编导演全才的活跃分子。陈岚则是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的佼佼者。杨涛和陈岚是多年的闺蜜,一个是四川电视台的记者,一个是四川电视台的主持人兼编导。在电视台工作的那几年,她俩一年要写一百多份项目评价陈述,看一百多个剧本和样片。这个过程中,耳濡目染间,加强了她们的剧本鉴赏力。杨涛在2010年的时候,开始写电视剧剧本,并鼓励闺蜜陈岚转型进行剧本创作,《楚乔传》就是陈岚的编剧处女作。
“记得上学的时候,我的语文成绩最好,数理化不行。1986年入伍,也经常发表一些文章在军队的报刊杂志上。2001年时,很偶然的机会,我调到了成都军区电视艺术中心,渐渐地开始走上编剧创作的道路。”《双刺》编剧乔兵也分享了她的故事。
她们
都爱听故事
读过的书、见过的人、经历的事都成素材
编剧是文字工作者,需要在写作中不断地编织情节,构建故事。那么,在写作或者编剧的时候,她们主要从什么地方获取灵感呢?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几位女编剧有一个惊人相似的特点,那就是在生活中都很爱听八卦。对此,乔兵解释道,“我觉得,大部分编剧都有一颗八卦的心,这是在创作中必不可少的。”
“我最喜欢源源不断地听‘八卦’。听我朋友讲谁谁谁的八卦、认识不认识的人的八卦,自己还会去网上看八卦,我觉得一个编剧一定要很八卦。我朋友现在都有一个习惯,有了好玩的事一定都要先讲给我听。”苏晓苑透露。
正因为如此,她们经常能从读过的书、见过的人、经历的事、内心的汹涌纠结中找到灵感。杨涛说,“写作的时候,相当于经历另一种人生,代入别人的生活,主宰别人的命运,或悲或喜都寄托着自己的爱恨。比如说创作电视剧《守护丽人》的灵感就来源于与青春期的女儿斗智斗勇。女儿的叛逆和有时候的不可理喻,真让人产生过‘如果你不是我的孩子,我一辈子不要跟你打交道!’于是就有了富二代被父亲伪造的亲子鉴定赶出家门,重塑人生的故事。当然这也是一种YY,作为母亲,我必须收敛自己的控制欲,但是我可以主宰角色的命运。”
当然,一个职业编剧不是靠灵感生存的,更要靠在生活中的不断积累和反复练习。陈岚说,“不管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的剧,编剧都从日常生活中吸取了很多营养。要善于观察生活,比如说,在地铁上观察两个小姑娘说话,也能成为编剧的素材。”
她们
都是“川妹子”
生活态度不疾不徐全身心投入创作
这几位编剧都是地地道道的“川妹子”,在采访中,她们纷纷表示,自己的创作与成都深厚的文化氛围分不开。
编剧苏晓苑早期创作的《芙蓉花开》、《成都往事》等剧本,讲的都是四川人自己的故事。在苏晓苑看来,四川人杰地灵,巴蜀文化沉稳厚重,滋养了很多蜀中俊杰。“之前,有影视公司的老总到四川来就说,感觉成都这个地方能够让人心静下来,全身心投入创作,我想这是四川编剧表现抢眼的原因之一。”陈岚也十分认可这一看法。
“四川这个地方人杰地灵,而且川人本身有一种不疾不徐的态度,又特别宽容达观,这些都是做编剧需要的职业态度。”编剧乔兵补充道。编剧杨涛则认为,四川本来就是一片底蕴深厚的土地,是个活色生香的地方,想象力要靠美景美食美色滋养的。
成都有很多文化地标,像武侯祠、杜甫草堂等等,杨涛很享受这样的文化氛围,她说,“我小时候离家最近的公园是望江楼公园,在这里知道了楹联、爱上了各式修竹,仰慕女校书薛涛,心里藏了一个才女梦。后来又先后以武侯祠和草堂为邻,最近的地方也就是最爱游逛的地方。尤其是女儿童年时代是在武侯祠度过的,对我来说,这些地方更有岁月的珍藏。”
苏晓苑却不喜欢去这些标志性的景点,平时喜欢去烟火气浓的地方。“我最喜欢去广场、坝坝等人多的地方,因为那些地方特别热闹,有生活的烟火气。偶尔,成都有新开的热闹的地方我也爱去,可以感受成都国际化、现代化的一面。”
她们
都立场坚定
有态度
客观看待IP改编热和跟风蹭热度
编剧是整部电影或电视剧的核心与灵魂,据陈岚介绍,现在的电视剧创作市场,剧本的来源渠道一般分为两种。一部分是买已经发表过的IP进行改编,一部分是完全由编剧执笔,由她们原创而成。
苏晓苑的作品《那年花开月正圆》,杨涛的《守护丽人》、乔兵的《双刺》都是标准的原创剧集。其中,《双刺》剧本的创作历时两年才全部打磨完成。而由陈岚、杨涛担任编剧的剧本《楚乔传》则脱胎于《11处特工皇妃》,再由他们改编而成。
对于IP改编热,作为《楚乔传》的编剧,陈岚和杨涛都觉得,“没有诚意的作品一般都走不远。改编IP的往往也是由成熟乃至知名的编剧执笔,当然编剧的才能和主创团队的综合发挥,决定了一部剧的质感。”乔兵则认为,既然这个现象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这个不能一棒子打死,有很多好的IP改编出来的作品也是得到很多观众认可的优秀作品。
一般来说,某部剧很火,会出现大量的跟风蹭热度的剧。对于这一现象,乔兵并不感到奇怪。“跟风不局限于电视剧,各行各业都会有这样的现象,电视剧行业概莫能外。”杨涛则说,“跟风模仿是缺乏创造力的表现,也不排除有些剧的制作方孤陋寡闻,自以为自己的作品是新概念、独一份,拿到市场的时候刚好落后一步,形成撞车现象。”
对于今后的剧本创作,大家都有自己的计划。杨涛说,“现在大量来约稿的出品方,手里都端着IP,我接戏的时候首先看自己能不能hold住这个题材,如果带感的作品,有我想植入的新的理念,能引发我创作的冲动,我也会接。”乔兵老师则表示自己会坚持原创,找到最原始的最朴素的创作冲动。
她们
都不忘初心
创作路上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
现在很多年轻人想进入影视创作这一行业,想成为一名编剧,对于这些跃跃欲试的年轻人,四位编剧也有些忠告,虽然编剧听上去很光鲜,却是一份“苦差事”,创作路上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
“不要光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乔兵十分幽默,“这个行业并不是看上去那么光鲜,如果真的要走这条路,在编织梦想的时候,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不仅要脚踏实地,还要内心坚定。现在的人,很容易被周遭浮躁的东西裹挟,坚持不了自我。”
陈岚则透露了编剧日常的工作状态,“从事编剧行业,你一定要有足够的热爱,要有坚韧不拔的耐力。一部几十万字的作品,从查阅资料,体验生活到投入创作乃至反复修改,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而且,在创作时,你大多数时候是孤独的,甚至有时候是痛苦的,你要去忍耐这些。”杨涛言简意赅,“热爱、常识和才华,三者缺一不可。”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陈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