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我就是我》:粉丝电影不懂粉丝经济

2014年07月30日 10:3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我就是我》的票房应该还是可以超过600万元的,超千万估计是不大可能了。这部被贴以“粉丝电影”的市场表现,证明主创们对“快男”六强粉丝在比赛结束一年后的数量和购买意愿上做出了过于乐观的错误估计。

  可以说,《我就是我》不仅是天娱芒果系在影视探索上企图扭转雷片代言人向精品转型的一次重大失利,也是所谓“粉丝电影”的一次重大挫折。在影片上映当天晚上,朋友圈里有一条转发,是影片的主创之一发表的,中译中大约是说: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我们的东西就是好,我们也不指望它赚钱,我们就是要挥洒青春和热血!时间会证明我们做了个牛×的东西……

  电影也看了,确实是天娱芒果系少见的“避雷”之作,但上来就是一副“不想赚钱”的架势,真的太可笑了,难道真的为“选秀十年”树碑立传吗?那为什么影片里只有去年冒头的小鲜肉,而没有多年前的老帮菜?又为什么刻意回避纪录片的身份,强调什么“真实电影”?强调真实时又为了讨好粉丝加入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海边嬉戏画面?为什么临阵改档期?

  这样一部电影没有商业诉求是不可能的。不要抱怨院线首日3.25%的排片。在商言商,院线用专业的眼光做了市场预估,它就值这个数,如果它的单场上座率够高,它能以3.25%的排片拿到6%-7%的票房,院线会立刻调整方向,显然它做不到。

  导演范立欣在受访时表示,《我就是我》因为剪辑问题而将春节档让给了《爸爸去哪儿》,如果当时上映,票房也会很高。如果一个档期就能决定一部电影的票房,那么这个市场的意义也就根本不存在了。《爸爸去哪儿》摸准了“粉丝经济”热度和载体的两大主脉,做出了正确的宣发策略,成功水到渠成。

  粉丝是过度的接受者,也就是说,无论明星还是节目,它到底红到了何种程度,它的受众是否达到了“粉丝”的级别,还是只是一般的喜欢,两者有着天壤之别。如果在2005年超级女声比赛结束后的两个月内推出一部哪怕只是比赛期间各种幕后镜头胡乱剪辑而成的所谓纪录片,票房也绝对不会低。因为这个节目尤其是前三名(当然以玉米的战斗力最为惊人)的粉丝都处于极度的癫狂状态,所有与之有关的一切,只要不是价钱高得离谱,她/他们都会埋单的。

  而随着对选秀节目的监管,节目制播上的种种限制导致了节目的受众的广度、热度和忠诚度都在逐年下降,《我就是我》的市场表现,证明主创们对“快男”六强粉丝在比赛结束一年后的数量和购买意愿上做出了过于乐观的错误估计。

  而《爸爸去哪儿》作为2013年下半年最成功的电视真人秀,在节目结束后的几个月内,几位星爸和萌娃一直新闻不断、代言不断、话题不断。而产品本身也选择了最恰当的载体——再拍摄一期像电视节目一样的影像产品,虽然这个产品根本不是电影,但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粉丝需求。在阖家团圆的时候,他们完全不介意把观看节目的地点从自家客厅挪到影院,而他们并不真的想看一部由这些人主演的语焉不详、情节混乱的“短平快”故事片,因为在节目和星爸萌娃中间,观众首先且主要是节目的粉丝。

  第一季“中国好声音”创造了超高的收视率,但它的观众主要是节目而非选手的粉丝,因此在比赛结束后不久的全国巡回拼盘演唱会中,除了前几场依靠节目还未散去的热度有着不错的上座率外,后面许多场都相当惨淡。当年尚且如此,何况在比赛结束后一年半才推出的电影《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200万的票房虽与影片的质量极为匹配,如何赚粉丝的钱,是个技术活,但和质量真的无关。

  □小麦(影评人)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