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记者首先要身体好,抗折腾。这对于从事体育新闻工作十几年的我来说可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昨天的切身经历还是让我吃够了苦头。
按照计划,昨天下午我要去温哥华郊外的赛普瑞斯山采访中国队的单板滑雪U型槽的比赛,虽然温哥华市区还是艳阳高照,我还是做好了野外山区御寒的准备,不但穿上了厚重的防寒服和厚底靴子,而且还把手套、围巾、帽子等一干御寒物品塞进原本就不轻快的双进背包里。可是单单从新闻中心出来找媒体班车就让我冒汗了,由于场地有限,温哥华新闻中心的媒体班车竟然出人意料的分成两个地方,室内比赛的冰上项目班车在地下停车场,而雪上比赛的班车停车场却在距离新闻中心一公里之外的闹市区,只能边走边问,十几分钟后踏上班车的我已经气喘吁吁,满头冒汗,可是我并不知道考验才刚刚开始。
媒体班车拉着我们向赛场驶去,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一座山脚下,车不再往里开了,记者们只好下车徒步前行,瑟瑟寒意让我赶紧拿出手套、围巾和帽子将自己“全副武装”。这回依然是一公里多的蜿蜒山路需要用脚步丈量,来到山口处终于看到了前往新闻中心的摆渡车。到达位于半山腰的新闻中心,抬头一看可是让我吃惊不小,赛会组织者竟然在半山腰露天搭建了一座七八十米高的临时看台,显然是为了方便观众和记者观看赛事。望着那层层叠叠的台阶,我已经无路可退。只好硬着头皮往上爬……爬完了201级台阶,我终于踏上了赛事观战的平台,一边喘着粗气擦着汗,不由得想起摆渡车上志愿者乔治跟我们说的那句话:“这个赛场的建设很有冬奥会特色……”原来201级台阶就是就是2010年冬奥会的特色啊,要知道背着大背包的我爬上来足足用了20分钟,中间休息了几次,直到中国队队员第5个出场,我的气才喘匀了开始工作。可是不到两小时后,结束采访的我不得不又掉头下山……看来采访冬奥会可比采访夏季项目更需要体力啊。(马洪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