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济南十月二十八日电 题:体现全运品牌价值 四大“症结”有待消解
中新社记者 王祖敏
二十八日,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泉城济南闭幕。
作为中国体育发展的基石、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全民健身的向导,走过五十年历程的全运会已经昭示了其存在的价值。但纵观本届包括预赛在内历时超过十个月的全运会,诸多争议话题却引人深思,四大“症结”成为未来全运发展的“瓶颈”。
一是全运会规模和投资越来越大与民众热情和关注度持续降低的矛盾。
本届全运会超过万人参赛创造了新的纪录,而山东方面二千亿的投入,也使前几届难以望其项背。虽然从比赛成绩和赛事组织等方面而言,本届全运会堪称圆满,但民众的冷淡却不能不让人不安。
据中国体坛发行量最大的体育专业报纸《体坛周报》报道:“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五十八的受访者认为全运会对自己的生活几乎没有影响。”“在全运会相关报道方面,百分之五十五的人表示自己压根不会关注全运会报道,另有百分之二十的受访者表示只关注负面报道。与此同时,有百分之六十七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城市承办一届全运会。理由是,全运会规格越来越高,花销越来越大。”
二是国家体育总局和各单项协会监管措施越来越严、处罚越来越重与“顶风作案”和“铤而走险”者屡见不鲜的反差。
在本届全运会赛事期间,就爆出三例兴奋剂丑闻,而围攻裁判、谩骂斗殴、干扰比赛、自揭“黑幕”等等新闻更是构成了赛场外的主旋律。
三是“奥运战略”尚未与“全民全运”并举。
本届全运会“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主题口号一经发布即引来一片喝彩,但“全运”如何“全民”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全运会举办的初衷是为了贯彻毛泽东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但从一九七五年的第三届全运会后,全运会参照奥运模式以四年为周期,至一九九七年的八运会,全运会完全与奥运接轨,取消了中国人喜闻乐见的非奥运项目。难怪有人发出“全运会与大众越来越远”的感叹。
四是全运专业户“鸠占鹊巢”。
在历届全运会上,老将复出都成为一大热点,但部分省市为了“金牌指标”,甚至打造了一批全运“专业户”——这些退役多年甚至十多年的老将成为全运会的多朝元老。虽然他们的复出能够让观众重温其过去风采,增加赛事的竞争性,但对于将锻炼和培养新人作为目的之一的全运会来说,不能不说是弊多利少。
进行了十一届的中国全运会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品牌。但如何维护并更好地打造这一“品牌”,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是未来全运的一大命题。(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