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亚运点火涉抄袭? 陈维亚回应:从没见过该创意

2010年11月14日 08:18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何冲点燃“大爆竹”的一瞬。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亚运会开幕式的点火方式抄袭我的。”昨天我报体育部邮箱里的一份邮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位来自安徽马鞍山的读者认为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用鞭炮点火的创意来自于他2008年给北京奥运会的投稿。这位叫凌根生的读者强调,如果他的创意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不排除诉诸法律讨回公道。

  “亚运点火方式是我的创意”

  凌根生在发给我报的邮件中称:“这次亚运火炬的点燃方式,我在2008年早些时候就发邮件给了奥运组委会,一模一样。我的创意就是用中国人传统的喜庆方式鞭炮来点燃。我相信当时的奥运组委会肯定看到了,他们当时是向全国征集开幕式的创意方案。当时的副导演陈维亚这次是总导演,他很可能就受我的启发。至少那是一件多么神奇的巧合!”

  邮件里,凌根生还向本报记者特意询问陈导演的做法能否确定是侵权?抄袭?还是其他?如果能确定侵权,他希望有关方面能给他一个说法。

  “不要钱,只要总导演一个电话”

  这位叫凌根生的读者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点火仪式设计的热心参与者,早在2008年1月份,他就给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团队发过一份邮件,详细阐述了用中国人传统的喜庆方式鞭炮来点燃奥运火炬的创意。

  前天晚上,当凌根生在电视里看到,他的创意出现在了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现场,激动的手舞足蹈。当时他甚至兴奋地拨通在外地上学的女儿电话,想与女儿一起分享作品被采用的喜悦。不料却遇到女儿泼来的一盆冷水:“爸,他们用你的作品经过你同意了吗?通知过你吗?他们这么做算不算侵权啊?”

  做保险经纪人的凌根生无言以对。后来,在与本报记者的通话中,凌根生说:“女儿的提醒对,我认为总导演陈维亚至少要给我打个电话,表示一下尊重。我不要钱,也不要名,只要亚运会开幕式团队的尊重。希望贵报能代为转达,请陈导来给我打个电话。”

  凌根生也承认,中国人这么多,说不定也有别人有同样的创意,“但不管怎么说,既然我的创意被开幕式团队征用了,他们就应该给我打个电话,征得我的同意,这是起码的尊重。”凌根生说。通话结束前,凌根生告诉记者,如果还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不排除诉诸法律。

  陈维亚:从没见过该创意

  那么到底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主创团队是否“借用”了凌根生的创意,昨晚,本报记者经过千辛万苦才找到广州亚运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的电话,电话那头,陈维亚一头雾水,也许是为亚运开幕式过度操劳,陈导的声音明显拖着疲惫:“你们的读者要告我们,不是开玩笑吧。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这次用鞭炮点燃火炬的创意来自我们自己的设计团队,我们没有借鉴别人的创意。”

  记者询问陈导,是否在为北京奥运会工作时见过该创意,陈维亚矢口否认:“我确实没见过这个创意,据我所知,北京奥运会时有老百姓自发给我们投稿,但组委会从来没有公开征集过,我记得有什么龙凤呈祥的点火创意,但确实没见过用鞭炮点燃火炬的创意。”

  陈维亚告诉记者,当设计团队把用鞭炮点燃火炬的创意提交给他时,他非常开心,因为这个设计确实涵盖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里面。陈导开玩笑说:“如果北京奥运会前看到这个创意,也许北京奥运会就用了,留不到现在。” (本报记者 刁勇)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昆】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